未來的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家統計局在今年1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接近7.5億,城鎮化率為54.77%。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的研究數據,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接近70%,也就是說未來超過一半甚至越來越多的人將生活在城市。
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城市的功能也更加復雜,同時,也帶來了城市人口密度不斷加大、交通擁堵、城市土地供求失衡、土地利用也并非十分合理、房價高起、城鄉環境惡化、群眾生活不方便等一系列問題,這是經濟發展、資源環境條件、人口、社會等因素交織在一起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如果應對不當,必將嚴重影響到我國城鎮的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要求”,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了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統籌相關領域的制度和政策創新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新型城鎮化該如何穩妥的向前推進,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主要抓手又有那些呢?
當前,信息、通訊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移動終端迅速增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突飛猛進,我們已經進入到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時代,這些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客觀上為城市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構建立足未來的智慧型城市管理模式的可能。在今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并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的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群眾的出行更方便,人民的生活環境更宜居。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催生了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新生事物,充實了新型城鎮化的內涵。隨著思想理念的不斷更新、各種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城市的基石將不斷得到夯實。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聯合其他兄弟單位舉辦的智慧城市大會至今已經是第十屆了,世紀之初的第一屆大會舉辦時,當初還叫數字城市大會,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反映了我國信息化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歷史發展過程,智慧城市大會的發展歷程正是我國城鎮化發展歷程與智慧城市發展歷程的縮影。
今天我們迎來了大數據時代,但我們對大數據的采集、篩選、處理、分析、形成決策還僅僅是起步,我們還需要不斷的研究與實踐。大會提出了“互聯網+”智慧城市的主題,邀請了許多著名的院士、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專題深入探討大數據在智慧城市的應用,對于建設智慧城市是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從而對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大會是行業交流的高規格的平臺,是信息化服務新型城鎮化的一個典范,是行業的盛會。 我相信,在各級各個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智慧城市建設這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將逐漸在城市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建設中展現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將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作出重要的貢獻。
(根據現場錄音整理,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