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深圳市福田區
“行政辦事高效化、智慧化,服務便捷化、精細化。”一直是人們心頭的愿景,現在,深圳市福田區正將這些愿景變為現實。居民出門辦事有了新變化:街道業務辦理所需的紙質文件少了,審批窗口數量少了,排隊的人群不見了,行政辦理時間短了,辦事效率更高了。居民也可以用手機“隨手拍”發現問題,做城市的管理者……
近年來,福田區委區政府以深圳市“織網工程”和“智慧福田”建設為契機,秉承建設“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質”先導城區理念,立足區情,提升服務,轉變觀念,率先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服務民生,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福田區按照“互聯網+”發展理念,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探索社會服務與治理新機制,著力構建以民生為導向完善的電子政務應用體系,并深化“民生微實事”改革,創新建立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有效地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和社會治理水平,改善民生、服務惠民。
在“智慧福田”基層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中,率先啟動福保街道治理與服務建設。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大吉奧”)憑借在社會治理與服務領域里的豐富經驗,創新搭建起福保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區委區政府著力多方合作,整合資源,切實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匯集轄區內政府部門多類數據,推進數據信息共享,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同時運用網格化管理服務理念,及時收集和反映社區、基層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簡化工作程序,精細化主動服務管理,提升行政辦事效率,服務社區、街道居民,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在開展“智慧福田”基層治理與服務工作中,區政府以武大吉奧承建的“福保基層治理平臺”為基礎,借力法治思維、數據智能和社會力量,進一步推進政府工作方式從管理向治理與服務轉變。
街道層級“扁”了。福保街道建立了“三中心”的街道工作架構,即街道行政服務中心、街道社會治理中心、街道管理運營中心,將“三中心”管理、各項治理任務、海量信息數據采集與互聯網、微信、電子地圖、移動PDA等新傳播媒介進行整合,通過網絡工具等實時呈現和分析各網格工作狀況,減少信息和任務傳遞層級,為扁平化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為信息化多元治理提供支撐。
行政辦事效率更“高”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社區審批層級,將原來分屬街道科室和社區辦理的72項業務全部集中到街道政務服務大廳辦理;對計生、民政、租賃、勞保(部分)等56項業務,從分屬不同窗口受理改為綜合窗口統一受理;開創微信業務辦理功能,方便居民不出門就可辦理業務;涉及多部門審批的業務,從串行辦理改為后臺并聯辦理;對結婚證、計生證、計劃生育證明,實行三證同時辦理;構建讓群眾少交材料、少跑路、少花時間的審批工作流程。

圖2 街道工作管理平臺

圖3 街道行政服務中心
綜合執法方式“變”了。一是試行溫馨提示、敬告執法、誠信管理。對有關責任人進行溫馨提示,主動告知責任義務、提示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與公安、安監等執法部門的信息共享,對發現問題的業主推送敬告執法短信。二是試行以屋管人、以屋管事,屋主聯責。以往的管理模式是“以人管事”,但人的流動性大,難以管理到位,往往治標不治本。現在依托街道平臺將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信息互相關聯,通過事件查找房屋,再通過房屋查找業主、承租人、經營者,探索實行“屋主聯責”。
社區服務“精細化”了。一是試行“節點式”主動服務。根據社區居民服務需要,研究設立服務節點,如申辦高齡津貼、免費孕前檢查、少兒醫保等,通過微信平臺、短信平臺等向有需要的人群推送,或者通過移動PDA向社區網格員派單作業,由網格員上門服務;二是試行“評議式”項目機制。探索“居民提、居民議、居民決”的民生微實事動態辦理機制,落實民生實事;三是試行“微信式”參與方式。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創建網上社區,居民可以通過“隨手拍”發現城市管理問題隱患,并將信息發給街道平臺統一管理,建立社區居民、街道辦、物業管理公司聯動機制,并將問題及時、高效、精細化解決。通過微信活動拓寬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渠道。
深圳市“織網工程”和“智慧福田”建設背景下,福田區以多元治理探索為新途徑,加強改革與民生服務,并通過武大吉奧創新技術與服務支持,協力打造街道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提高了轄區內政府管理行政效能,打破信息孤島,同時提升政務服務便民水平,優化行政辦事流程,增強了社區服務精準程度。在搭建多元平臺基礎上,引導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事務,形成了黨委政府強力推進、社會組織緊密配合、轄區單位大力支持、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未來,區委區政府將繼續深化改革試點成果,加強制度建設,確保新治理服務機制長效運行,實現“法治城區、誠信福田”建設目標。

←圖4 行政辦事窗口

圖5 微信“民生微實事”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