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林涵
輪值主席國下一棒:馬來西亞
□ 文 / 林涵

根據東盟秘書處網站消息稱,截止2014年11月,東盟共同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這三大支柱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實施率已經達到了 88%。而且在2014年11月11日舉行的東盟峰會上,東盟各國表示,要在2015年完成東盟共同體的建設。這是給對東盟共同體抱質疑態度的各界的一個回應。
馬來西亞貿易與工業部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表示,2015年對馬來西亞來說,將是歷史性的一年,這不僅指馬來西亞成為東盟輪值主席國,而且,東盟一體化的落實情況也將公布。他還表示,在經濟共同體建設方面,馬來西亞共有 436 項指標要符合東盟共同體的要求,而馬來西亞還有70項未達標。為此,馬來西亞各政府部門正積極向當地中小企業宣傳東盟一體化將帶來的商機,讓普通民眾感受到東盟一體化帶來的好處,并成為一體化真正的受益者。
所以,2015年,馬來西亞將把建設經濟共同體作為東盟議程的重點,討論的內容將集中在如何創造東盟的統一市場和生產基地。
當然,除了接好東盟共同體建設的最后一棒,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要做的還有發揮東盟的主導作用,協調好東盟的整體對外合作,用“東盟方式”解決不可避免和不可回避的爭端,為區域和平與安全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對東盟來說,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展開對外合作的最佳機制非東亞峰會莫屬。無獨有偶,東亞峰會這一個概念出自于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首屆東亞峰會也于2005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首屆峰會奠定了后續峰會的諸多基調和框架,意義重大。2015年是東亞峰會十周年,十年輪回,東亞峰會再次回到馬來西亞。因此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2015年的東亞峰會將進一步地制度化,將成為東亞各國領袖開展戰略對話的第一平臺。
另據日本媒體報道,馬來西亞在擔任201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還應該推動《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談判,因為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會在2015年加入RCEP協定。而且,中國推動的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逐步展開,勢必會拉動整個亞洲的整合,所以關于中國和美國在該區域地位的討論,將需要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的馬來西亞從中成功斡旋和拿捏。
而與此同時,另一項龐大的工作也將悄然展開——制定東盟2015-2026年后續十年路線圖。因為對東盟來說,2015年并非共同體的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東盟共同體要走的路還很長。
2015年,對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而言,機遇和挑戰已經同時到來,馬來西亞也已邁開接力步伐。
2014年12月1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他的臉書“阿 Jib 哥”中文專頁發表貼文說:
“明年,馬來西亞是東盟輪值主席國,我們也為第26屆東盟峰會開始進行準備工作。
在接任主席國的當兒,我也定下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東盟,并確保區域安全、經濟、政治發展的穩定。
我相信,東盟所有的成員國都會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