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15 總第705期
@EAST行跡:我喜歡汪峰的一些歌,也很不喜歡他的另一些歌。喜歡是因為他好像有那么一部分唱進我心里了,不喜歡是因為,他好像知道什么樣的歌能被人喜歡,然后就努力那樣寫。
@瓜興預想:汪峰很努力才成為今天的汪峰,但也因各種原因讓他逐漸在音樂之外更受人關注,這些方面,他和郭敬明有點像。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其實“全球擁堵城市排名”中,那些上榜的國內(nèi)城市并不令人意外,甚至很多人質(zhì)疑自己的城市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在榜單中。對于擁堵,根本不可能完全依照數(shù)據(jù)采集后定義,它更多的是市民出行的真切體驗。無論排名是否靠前,這些上榜的城市,堵是肯定的。相關部門應該想著如何利用如地圖公司所掌握的數(shù)據(jù),科學地解決擁堵問題。(慶赳)
本刊記者/韓永
很多人開玩笑,說汪峰終于上了頭條。就像封面大標題《消費汪峰》一樣,大多數(shù)人對他本人進行八卦的興趣,比對他的音樂興趣大得多。
在世俗意義上,汪峰是成功的。他有一套自己的“成功學”,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有真切地意識到自己這套幫助他功成名就又讓陷入緋聞的“學問”到底有著怎樣的范式。
首先,汪峰是一個極其職業(yè)化的歌手。他無論旅行到哪,基本都隨身帶著吉他,隨時在酒店寫歌。在他的創(chuàng)作期,他會像個上班族一樣,早早起床,雷打不動地工作數(shù)個小時,每天如此。其次,作為科班出身的音樂人,他所受過的嚴苛訓練和他的個人才華讓他能駕輕就熟地寫出極具可聽性的旋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的歌詞精準地切中了中國轉型期當中剛剛生長出來的“中產(chǎn)階層”的某些特質(zhì)——愿意傾訴自己成功路途中的痛苦過往、表達焦慮與困惑、表演一種精神性的追問……那些有熱血、雞湯、愛情與青春的歌聲成為了中國當下社會完美的背景音樂。
汪峰與前女友、前妻以及章子怡的各種緋聞,一方面助長了他在公眾中的人氣,另一方面,也讓他陷入了某種尷尬的境地。似乎,他一邊扮演拷問精神的圣徒,一邊陷入濫欲的深谷。從那之后,汪峰經(jīng)受著從未經(jīng)歷過的戲謔、調(diào)侃和消費。
他對于自己形象的構建開始變得愈發(fā)謹慎。很多媒體想要采訪汪峰,都必須與他事先簽訂一份合同,其中要求,汪峰方面認可后才能出版。我沒有和他簽訂合同,也沒有讓他修改稿件,所以迎來了他和他團隊轟炸式地電話質(zhì)詢。他認為我把他寫成了一個“虛偽”的角色,而且“沒有考慮到藝人的想法”,比如“封面大標題和封面設計是否應該與藝人一起商量后決定呢?”
中國的大牌藝人長期以來把接受媒體采訪看做給對方“資源”,他們從不認為采訪是一種對等的行為,而下意識把媒體看做自己的乙方。他們無法理解,為什么我與你作為“合作”關系,你還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
汪峰從一個歌手變?yōu)橐粋€“紅人”之后,他就必然面對那些與他名聲對等的,向他襲來的壓力與消費,也必須面對那些他自己不想看到的,對自己的評判。
詳見本刊2015年4月27日出版總第7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