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樹斌案在山東高院舉行聽證會,似乎印證了此案在該院復查后,人們的樂觀預期。
此時,距離聶樹斌被執行槍決已經20年,距離王書金承認石家莊西郊玉米地案乃自己所為、從而讓這一案件出現“雙兇”,已經10年。
但事情遠比想象的更加復雜。如果僅僅從法律上說,申訴方并沒有在這場聽證中占到多少便宜。新證據尚需鑒定,老證據依然存疑。而河北方面則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強硬,不僅否認了申訴方的所有新證據,甚至提出不應將其在程序上的瑕疵,納入這一案件的證據證明體系。
但這次聽證會非同尋常。其最大的意義,在于將過去被鎖在“黑屋子”里的東西,拿到了陽光下。雖然發現其中的問題尚需眼力,但離真相已經越來越近。這個真相可能是聶樹斌無罪,也可能是聶樹斌有罪,但罪與非罪,已經不是由辦案人來說話,而是由法律來說話。
法律怎么說,仍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這里面有兩個待選的思路:一個是如大家所期望的,如果不能充分證明其有罪即宣布其無罪,另一個是河北方面在聽證會上提出的,即便該案在程序和實體上有瑕疵,也不妨礙按照“兩個基本”的原則將其定罪。
山東高院的選擇,不僅關乎這個案子,還關乎中國法治的進程。

2015年5月2日,山東濟南,聶家人對聶案聽證充滿期待。攝影/董潔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