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生
學校教育通常是指在校園里進行的教育,學校行政、教師、職工、是主要的教育力量;事實上,校園環境也是一種顯性的教育力量。優美、整潔、寧靜的校園,富有文化氣息和教育功能的教育環境,以及由它自身所反映出來的良好教風、校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批批莘莘學子,激勵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追求遠大的目標,熱愛祖國,熱愛社會,熱愛學校,熱愛學習,促成學生愛護公物、講究衛生、遵守紀律,關心集體等良好習慣的形成。此外,優良的校園環境還能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良好的學校環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美化學生的心靈
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豐富、健康的情感。綠樹花草掩映著的高大校門,雄偉壯觀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體育場、安靜而整潔的實驗室,引人入勝的圖書館,綠草如茵的中心花園,以及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都能給人以美的感受,都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奮發學習的豪情,激勵他們為理想、為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一個沒有規劃、到處存在臟亂差現象的校園環境,一定是讓人感到不舒暢、不開心的。身處其中的學生往往就難于形成豐富而健康的情感,美好的心靈以及高尚的情操。相反,優美的校園環境,能夠對學生良好情操的養成,心靈的凈化起到推動、涵養作用。
二、良好的教育環境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條件,是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客觀呈現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與教書育人活動息息相關。只有創造一個安靜、整潔、優美的校園,防止污染、噪音等公害的出現,才能保證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才能保障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校園環境的布局要以育人為目的,要關注人文關懷。在校園內廣植花草樹木,要注意喬木、灌木、花卉相結合,巧妙聯接豐富、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裝點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使校園內一年四季綠樹常青,季季有花,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這樣的校園環境可以減輕師生員工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中的勞累,緩解他們的疲倦;同時又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進取、不斷超越。
良好的教育環境還有利于良好校風的形成。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了美”。一切美的情感品質,來源于審美主體(人)創造性的勞動。師生員工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優美、整潔校園的同時,也能逐漸加深對于美的認識,激發他們對美的渴求與再創造的欲望,并培育他們對勞動的熱愛。古人云:“入莊嚴殿堂而斂聲,至優雅勝景而屏息。”在優美整潔的校園里,人們將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更加自覺地注意自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以至愛護一草一木,尊重他人的勞動,進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講文明,講禮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等。
基于這樣的認識和考慮,我校十分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把校園綠化和校園文化建設列入每年的工作計劃和議事日程當中,并作為學校育人中的重要一環來抓。由于學校重視,目標明確,資金保證,狠抓落實,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的綠化面積已占學校總面積的35.3%,校園文化覆蓋學校各個區域。尤其是2014年開展“教育創強”以來,我校的校容校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個清新、優美、整潔的育人環境已經形成。近年來,由于效果明顯,我校多次被評為“縣文明單位”。
結合我校創造良好校園環境及其良性效應的實踐經歷,以下談幾點我們在優化育人環境過程中的做法和思考。
正如蓋房需要圖紙一樣,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首先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我們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著眼全局,放眼未來,把學校整體規劃、功能區分、土地面積,地形地貌、資金情況、建筑物與綠化、美化、凈化的科學布局等諸要素進行綜合考慮,確立了把學校建設成標準化、示范性學校的奮斗目標。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校園規劃與建設已初見成效,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2014年,平整、亮麗的塑膠運動場和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綜合大樓相繼建成,使學校實現了教學、運動、生活三大區域合理拆分,互不影響,形成了一個科學、有序的校園布局。在設計布局區域過程中,著重體現莊重、嚴謹、充滿生機和對稱性的原則,在綠化景點和文化雕塑的輝映下,呈現出勃勃生機的景象,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宜人。
其次,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師生提供了一流的學習條件和一流的科研園地。“綠化我校、美化我校”的意識在我校已深入人心,借助優越的校園環境,師生樂教樂學,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活躍、有序;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近年來我校的畢業生全部升入高一級學校,其中35%以上的同學升入市縣重點高中,辦學質量位居全縣前列。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