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璇
互聯網正在以席卷一切的威力影響著生活的諸多方面。2015年,站在“互聯網+”戰略提出的風口上,互聯網與教育的有機結合體——在線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眼球。
在這場“一切網絡化”的變革之中,新媒體作為最具活力的新生事物,更是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所謂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寬泛的概念,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的新的媒體形態。而且這種媒體形態已經不再是單一的資訊輸送工具,而是具備了強大的社交互動功能,將不同人群更加輕易、實時地鏈接起來。可以說,它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等手段進行信息傳遞的社會媒介。
誕生于新媒體勃興背景下的在線教育,因此顯示出和傳統意義上一對多的師生關系所不同的模式。中國的多家教育機構、硬件廠商、互聯網公司不僅看到了PC端、移動端的機會,還在用虛擬課堂的形式實現直播教室與電視機、電腦、手機、iPad的聯動。有教育機構還借助國內民營電信運營商技術,將線下的課堂轉換到線上,學生可通過電視、電腦、iPad、手機等終端訂制該教育新頻道,接受課程教學,實現互動提問。可以說,在線教育已經涌現和爆發出有別于傳統課堂教育、電腦電視教學的模式,顯示出強大的向上的生命力。
一、新媒體催生的在線教育模式
1. K12在線教育市場火爆
觀察當下的教育市場,在線教育領域持續井噴,各路投資都向在線教育領域蜂擁,K12擁有目前最火爆的在線教育市場,它恰恰與傳統教育中最關心的幼教和基礎教育階段重疊。
“K12”,即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17-18歲)基礎教育階段,被認為是最誘人的市場領域。這是由教育對象(包括家長和學生雙層角色)不斷成長,不斷越級所帶來的市場牽引力。據統計,國內從事K12在線教育的企業有數百家,其中絕大多數是近兩三年成立的新企業。龐大的適齡教育人口,直接支撐起這個教育市場的擴張。家長對孩子學業水平的強化督促,也造就這個領域的在線教育永遠不會缺乏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
從目前來看,進軍K12的企業有像學大教育等傳統面授機構的轉型;有新興投資的在線教育企業,如梯子網、猿題庫;有出版行業背景的企業,如志鴻教育等;大型門戶網站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項目,如網易云課堂。此外,不少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進軍在線教育。百度發布在線教育產品“百度教育”,隨后又推出了基于UGC模式的“作業幫”;阿里推出“淘寶同學”;騰訊推出了專業在線教育平臺騰訊課堂,幫助線下教育機構入駐,探索在線教育新模式。
2. 智能化成為在線教育的競爭焦點
互聯網影響教育是一種時代的必然。因為互聯網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對教育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已經被實踐證明、不可否認。互聯網提供的信息,無論其實時性、交互性、可視化能力、收集和處理反饋的能力,都遠比學校教育廣泛和深刻得多。更重要的是,借助人手一臺的手機、iPad終端,導致教育幾乎是零成本的復制和送達到客戶手中。用戶只要支付費用就能獲得比從前更加靈活方便的受教育體驗。這些終端由此也成為實體課堂的替身。
隨著課堂的虛擬化,2014年掀起題庫產品風潮,手機“掃題”、社交類家庭作業問答平臺等移動端App撲面而來。魔方格、愛考拉、作業幫、學霸君、求解答等產品同場競技。以魔方格作業神器為例,在這類“學渣問問題,學霸來答題”的社交類家庭作業問答平臺上,用戶可以將題目通過手機拍照提問,讓學霸進行回答,作業神器根據學霸回答和采納數量,評選樂幫達人或采納之星。
越來越多的教育創業項目都在試圖做這樣的教育平臺。智能化成為新一代在線教育的競爭焦點。
二、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帶來的顛覆
1. O2O在線家教倒逼傳統教育機構轉型
在線教育有一個鮮明的特征,那就是“去中介化”,這對傳統培訓機構而言是個致命的優勢。跟誰學副總裁呂偉勝在加入“跟誰學”前,曾是新東方的助理副總裁。他認為,傳統培訓機構規模越大經營越難,通常教師能拿到課時費的20%已經很不錯。如果O2O教育電商“去中介化”后,好老師們可能都會輕松跳出傳統培訓機構,讓自身收入提高。一方面降低課堂成本、管理費用,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的學習費用降低有了更充足的條件。
正因為此,O2O在線家教企業正倒逼著傳統教育機構轉型。前不久,廣州市9家K12教育培訓機構發表聯合聲明,矛頭直指當下蓬勃發展的O2O家教平臺。這是繼上海精銳教育與上海昂立教育聯合發布聲明之后的又一起與O2O家教有關的沖突事件,這也是廣州教育機構的首次“抱團取暖”。
表面上看,這九家機構發布聯合聲明的原因是有培訓機構接到多個家長電話來訪,稱有人以各家機構教師或離職教師名義,在網絡家教平臺上招攬學生,家長在報名繳費后,發現上當受騙,遂找機構核實投訴。
其實,這只是觸動傳統教育機構站出來反抗的一根導火線,真正的原因是當下的O2O家教平臺發展勢頭太猛了,以至于讓傳統教育機構覺得如果不抱團都難以抵制,由此可見O2O家教平臺具有的革新與顛覆傳統能力之大。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傳統教育機構反抗的同時也在轉型。比如,最近作為傳統教育機構代表之一的明師教育,成功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這些錢正是主要用于在線業務的發展,將率先完成從傳統課輔機構晉級互聯網教育3.0模式優質教育服務供應商平臺。將主要集中在包括發展APP平臺,在線內容運營和基于O2O業務的全國布點三個模塊,解決學生需求多樣化、在線挑選合適的教師等問題,企圖解決現有傳統課輔機構以及純粹的在線網課帶來的教育問題。
2. 傳統課堂突破互聯網老師要轉變
此外,互聯網技術已經基本可以實現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空對話和互動。傳統教學老師講課時,教學的安排分配更多看老師自己的判斷,且對學生成績的數據化管理和分析工作做得甚少。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于大數據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智能推送,其實老師的教學可以做得更好。
面對“互聯網+”的大環境,傳統課堂教育模式也應該進行變革。互聯網將改變學習環境,促使教學范式、課堂、學習方式、智能管理、科學評價、學校組織結構和數字化教師的轉型。
前不久,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余勝泉到廣州講學,他直接表明,老師用30年如一日的講義、布置流水線作業等做法已經哄不住現在的學生了,需要轉變的是老師,而不是學生。老師必須學會在智能化的平臺上開發出適合學生的課程,才能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教育應該講究個性化,而互聯網的特征之一就是個性化。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突破,老師的作用尤為重要。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團隊授課,就像一部電影一樣,有導演、演員、攝像……上好一門課也需要有學科專家、主講老師、技術設計等。
三、在線教育的短板和出路
1. 維持用戶粘性是最大難題
不過,盡管在線教育結合了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教育、去實體化、消滅中間成本等優勢,但目前在線教育領域企業的新媒體運營狀況依然是參差不齊的。雖然目前來看在線教育成為了投資的熱點,但是用戶粘度是遇到的最大難題。
首先,必須意識到的是,在線教育網站相較傳統教育機構,缺乏大量的教育資源,所以必須依賴線下學校來提供后盾。此外,由于學習需要耐心和堅持,想讓用戶一直堅持購買產品,必須以社區化的形式來維持粘性。
比如上海滬江網就很好地利用自身的論壇社區優勢,仿造論壇里有人發帖子、回樓主、寫作業的形式,將課程整合到網絡班級平臺上,在那里有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開課要選班長、學習委員,學生可以選擇同桌、看同桌的學習進度等,這樣才有情感吸引用戶留下來。
總之,在線教育無論是做平臺還是做社區發展,對用戶的研究是對自身產品延伸的必修課。不去好好了解自身的用戶,自然用戶也不會理睬你的產品。對用戶的發展與維護也是各個在線教育平臺和網站的長久功課。
2. 短時間內難以顛覆傳統教育
有專家形容,在線教育雖然看起來很火爆,但就像電商平臺的發展一樣,必然要經歷許多曲折,包括懷疑和誤解,也會帶來強者更強的洗牌。可以明確的是,它并不能短時間顛覆傳統教育模式,也不可能真正消滅課堂。
至于一個平臺的水平高低,也要通過時間和口碑的累積才能出類拔萃。因此,這就要有一種打持久戰、樹立業界品牌的耐心。
不但如此,教育的本質決定了它是對人的培育,而不是對機器輸入程序那么簡單直接。因此,即使在線教育已經搭乘了4G網絡的快車,也要有學習和尊重教育科學規律的意識。尤其是“互聯網思維”下,更要警惕以為有投資就有了短時間能所向披靡的幻覺。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