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竹君
原本想著跟做藝術的人談創客,其實挺不靠譜的,但后來發現,岳路平本身就是個創客,正如后面所說的,所有被采訪到的人都希望文章出來后,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創客。
安德森狹義的Maker
創客的英文Maker,最早得到爆炸性的關注是因為《連線》雜志的主編安德森寫了一本《Maker》的書,書中把Maker定義成第三次革命的主角,就像當年波義斯許諾人人都是藝術家一樣。安德森宣布每個人都能制造一切,就像Fab Lab許諾你可以制造一切一樣,這是一個非常美好且能實現的烏托邦,只要你是一個個體、擁有互聯網、擁有了開源硬件,你就可以制造一切,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偉大之處。
安德森定義的創客運動是一場開源硬件的運動,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精確、標準的答案,這個狹義創客的概念在全球開始流行起來,有了奧巴馬把創客嘉年華請到了白宮,李克強總理來到了幾十平米的柴火空間,為創客站臺。事實上就字面意思來講,Maker在英文的世界里,對這個詞的理解并沒有我們看到的這么狹義,它可以被解釋成玩家,可以是Game Maker,也可以是規則制定者、制造者等等。
Maker的完整光譜
來到中國后從開始幾年純玩型,慢慢地做到眾籌的小批量生產,再到了今天孵化器的商業模式,顯然加速導入了創業。這是必經過程,但背后也有我們忽略掉的東西,就如我們肉眼看到的光譜,人的眼睛并看不到紅外線和紫外線的部分,但并不代表他們不存在。這里指的是創客文化里還需要看到社會維度和文藝維度。因為看不見的部分其實對我們的身體也產生著很大的影響。除了現在的創業創客、硬件創客之外,還有公益創客、文藝創客等等。當我們看到這些之后我們就能更全面地看完整的創客光譜。
創造力的空間
岳路平曾經去過巴塞爾做一個國際駐地計劃,是一個國際藝術中心,他們并不會對創作有任何的要求,于是就是任性地創作,想干嘛就干嘛?!叭绻f你到北京798來畫畫,你跟大家說你畫畫其實不是為了賣,大家會覺得你是很奇怪的人,但如果你在巴塞爾的藝術中心,你問他們為什么你們作品不賣,他們會覺得你是很奇怪的人。”歐洲的創客中心做到了有社會的維度、藝術的維度,有制度的基礎和基金會。國內我們會覺得像柴火和新車間這些會更像原來創客空間的模樣。
創客空間并非一種
國內我們看到的創客空間大多是智能硬件設備的空間,但事實上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創客空間,當我們去看FabLab的全球分支機構,500個就有500種的不同的類型。比如巴塞羅那的是建筑的創客,用開源硬件打印切割組裝成自己想要的房子,太陽能板和家具都是從開源制造的。到了荷蘭我們看到的是玩食物的創客,做很有趣的分子料理。還有拿DNA來做DIY的生化創客,當然剪輯動物和植物的基因備受爭議。創客的精神是開源,只要地球上100多個元素開放給他,他就可以拿來制造一切,有的時候我們通過物理過程來開源,有的時候我通過化學的過程來開源,有的創意可能僅僅是奇思妙想的開源。我們能接受創客物種的多元化后,才能明白真正開源的含義。
創客運動的回歸
在中國,以創意為生,以藝術為生,幾乎像是不需要去討論的事情,在一切都進入了創業化之后,我們忽略了原本有的其他部分。創客文化本身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我們鼓勵每個人都是創客,但當我們明白了創客,開源的最初的含義,最完整的光譜后,會希望這個是演化的過程,并不只有商業化一條軌道。創客都需要是能開腦洞的人們,想出了,或者做出了可以解決人們生活的問題,能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的產品或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