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娜
【摘要】閱讀是英語學習中四項基本技能之一,英語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發閱讀潛能,訓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水平,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積累詞匯 整體閱讀 閱讀技巧 閱讀習慣
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英語閱讀能力的考查是中考考試試題的重頭戲,是平時教師檢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重要題型,也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難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首要教學任務。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重視詞匯學習,勤于積累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農村學生雖然課外閱讀量較小,但讓他們積累一些常用的基礎詞匯還是不難做到的。詞匯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在任何語言中,詞匯語義所負載的意義遠遠超過語法所表達的意義。擴大詞匯量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突破口。英語詞匯非常豐富,單詞量大,但要讓農村初中學生掌握過多的詞匯是不切實際的,但英語中最常用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及一些常見的介詞、連詞等必須熟練掌握。詞匯掌握的多與少是影響學生閱讀的直接因素。詞匯量大,閱讀起來就輕松自在;詞匯量小,閱讀起來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很難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更要重視詞匯的積累。詞匯量的積累確實應該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就作為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來抓,并持之以恒。
二、擴大閱讀的詞匯量,提高閱讀水平
農村中學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閱讀實踐,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改變哪種肢解課文——逐句翻譯——深入講解——全面練習語言點的做法,把整體閱讀教學的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1.集中處理詞匯,在語境中教學。在閱讀前對整個單元的生詞集中處理。當然,不是對每個單詞平均用力,而是把重點放在“三會”和“四會”詞上,力爭讓學生既掌握它們的音、形、義,又要掌握它們的固定搭配、一詞多義及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不能孤立地去講詞匯,要注意語境,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最好挑選與課文有關的例句。如在教學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5 Films-Reading時,我把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y Hepburn這一課濃縮成一篇缺詞的小短文,讓學生先進行Fast-reading并劃出本課中的一些生詞進行朗讀和理解,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本單元中找出正確的詞匯來完成這篇缺詞短文,學生就很快地找出actress,angle,attracted,career,model等詞匯。這樣學生既練習了閱讀又掌握了詞匯。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只有將詞匯植入到語篇中才會有其實際意義,才能實現其閱讀功能。可見,在閱讀前集中處理詞匯為學生提前掃除了閱讀理解中生詞的障礙,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流暢。
2.猜測詞義語義,在語境中理解。在閱讀時碰到生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閱讀時我們應教會學生抓住線索“順藤摸瓜”進行猜測其義。(1)利用定義、解釋說明或同位語來推測。定義解釋形式多種多樣,有定語從句、同位語、并列句,甚至于用破折號引用補充說明。所以,文章中生詞的詞義可能會在其后的一個短語或一個句子加以表達,或用標點符號來解釋說明,或用一些詞語來說明。(2)運用構詞法規則知識來推測。英語構詞法主要有三種:合成、派生和轉類。如blackboard是由black與 board合并在一起的新詞;disappear是由appear 加前綴dis-派生出來的;dream作名詞時詞義為“夢”,轉化為動詞時詞義為“做夢”。構詞法在猜測詞義中用得非常廣泛。(3)根據上下文的提示來推測。可利用文中使用的已知詞義的詞進行對照比較,如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或轉折詞、并列詞、因果詞、標點符號等來猜測某一單詞的含義。有時還可以根據常識來推測。當然,這些猜測詞義切不可以脫離語言環境。
3.將閱讀教學與聽力和寫作相結合。在練習閱讀理解的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學生的聽力和寫作訓練。因為聽力和寫作也是一種閱讀形式,它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啟發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如教學八年級下Unit4-Integrated skills這一課時,我在通過聽力完成課文閱讀后,接著讓學生寫一篇短文“How do you help the children in poor areas”。用聽力和寫作加以輔助,無形當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
1.通過泛讀把握文章的中心信息。正確的閱讀方法應該是先泛讀把握其大意,也就是了解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如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抓它的主題句。一般情況下,文章的主題句在第一段的第一句,有時也可能在第二段或最后一段。所以閱讀時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2.通過精讀把握文章的具體信息。在閱讀考題中,常常有關于主要事實與細節的題目。我們可采取精讀(尋讀),找有關信息,迅速判斷所查內容的大概位置,認真讀你所要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完全可以帶著問題去尋讀,弄清時間、地點、人物的變化。對于與題目無關的內容,可采用略讀,以減少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3.通過判斷推理利用已知的信息。做閱讀理解時,閱讀考題往往會要求學生判斷一些沒有直接表達的觀點或作者的態度,這樣的考題雖沒有直接的答案,但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利用已知的信息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斷,從而得出準確答案。
總之,教師應堅持不懈地通過各種手段改變學生拘泥于一詞一句的習慣,同時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發閱讀潛能,訓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水平,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