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婷
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在以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近年來,探究性學習卻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熱門話題,它是適應未來人才所應該具有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運而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單純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構建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為學生營造開放輕松地學習環境,提供更多獲得知識的渠道,并將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綜合運用,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地學習態度與學習策略。
一、巧妙設計教學,激發探究興趣
英語教學不僅是教師的講解和語言知識運用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交流,語言知識目標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創設適合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參與,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針對地進行語言知識操練、運用、交流、合作表演等。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首先搞好課堂設計,必須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和變化,活躍課堂,引起師生互動、心靈對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和靈動的思想。教授八年級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 時,親切而熱情地問候學生,向學生呈現 bananas ( 香蕉)、milk ( 牛奶 )、blender (攪拌機)等實物,利用自己制作的八幅圖片及多媒體課件等將學生帶進課堂。鼓勵學生觀察、思考,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在八年級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 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制作 milk shake,通過制作,掌握 milk shake 的制作步驟,達到了運用語言知識的目的。注意課內外相結合。英語教師應打破課堂約束,有計劃、針對性地對語言知識安排好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重視探究性學習報告的形成和撰寫。探究性學習結束后,要求完成報告,作好交流,通過文字描述、語言交流等完成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果,學會交流和合作,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探究性語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因為知識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利用實際生活創設情境是我們的首選。如,在初一英語字母教學時,問學生WC是什么意思,然后告訴學生很多英語字母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意思,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收集與生活有關的字母,進行一次競賽,看哪組收集的最多。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完成了任務,收集到的字母非常豐富。例如,車牌號閩D、C、E,維生素ABCDE,服裝大號是L,中號是M,小號是S,長度單位米是m、厘米是cm、毫米是mm,數學式a+b=c,卡拉OK,KTV,VCD,停車標志P,肯德基KFC,WTO,UN等等。這樣的情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學生在討論、交流和研究中發現新問題、新知識、新方法,具備探索性、開放性和啟發性,在這樣的真實情境下運用英語,學生一定會更樂學、主動學。這種通過探究而獲得的知識,理解得更深,記憶得更牢,而且還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鍛煉了學生合作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讓學生積極預習、學會探究
在探究性學習中,有效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獨立學習的時間就是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主體參與的必要條件,也是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他所說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其實就是這種自主學習的時間,同樣也是探究的必要條件。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預習即是學生針對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個性,主動探究、發現問題、搜索信息的有效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最好策略之一。
新課前,教師指導學生采取多樣的預習方法,幫助他們發現高效的探究時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示范法。新入學的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預習,教師可把預習的內容和要求事先告訴學生,并解釋預習設計理由;組織課內預習以作示范,讓學生領會預習的規律性,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朗讀法。這是英語學習中有效預習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有聲朗讀是真正的預習,是搜索疑難、理解課文的前奏,教師要重視讀法的指導。批注法。要引導學生把疑問用符號標出來,將當時的想法及時地寫在旁邊空白處,以便與同學討論。互助法。鼓勵學生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如依靠通訊或網絡等渠道等)互相討論,切磋琢磨,以共同解決預習中的問題。作業法。布置思考型預習或者筆頭作業,要凸現主題,突出重點,不必拘泥形式。如要求在預習中找出關鍵句,劃分段落,寫出內容概要,回答問題等等。閱讀后面的拓展寫作練習可預先完成草擬,預先通讀語法知識并應用造句等等。
三、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要運用多種啟發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標題和插圖等,結合自己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的推斷或預測,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進入良好的準備狀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渴望。具體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以聲、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學生,在有疑難處點撥解答,于無疑處設疑深究。熟練運用多種啟發方式,則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思維新鮮感,促使學生探究性思維的形成;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啟發,可以獲得更好的思維效果。
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性學習已成為新課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通過對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教師們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后,學生的興趣、學習水平都有了質的變化,學生逐步養成了探究性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