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龍
電梯里的哲學
□秦德龍
每天上下班,我都要坐電梯。從家里的18樓出來,要坐電梯;上到單位的20樓,要坐電梯;外出辦事,還要坐電梯。說實話,坐過多少次電梯,我自己都記不得了。聽了我的講述,朋友羨慕地說:“有電梯坐,真好!”
我咧嘴苦笑,不知說什么好。其實,坐電梯是件很郁悶、很尷尬、很無奈的事。電梯里只有我自己時,我會看到一只電子眼正盯著我,告誡我說:你已經進入監控區。如果,電梯里有兩個人,我會自覺地與對方拉開距離,并在心里產生戒備。第三個人進來后,大家會不約而同地站成三角形,可謂三足鼎立。而電梯里有四個人時,我們會各自把住一角,做出退居一隅狀。如果電梯里進來第五個人,那家伙就不得不站在中央,接受我們目光的審判了。其實,多數人在電梯里的表現是很簡單的:盯著地面或是玩手機。
我們在電梯里的行為確實有些怪異。更多的時候,我選擇沉默不語,不與任何陌生人說話。有時遇到熟人,也只是簡單地打聲招呼。我約束著自己,因為我確實不知道電梯里會發生什么。對這個特殊的空間,我必須審時度勢,保持著高度警惕,并隨時準備從電梯里逃出來。
是的,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狹小空間里,要避免一些有威脅且怪誕的動作,十分必要。最簡單的辦法是避開視線的碰撞,彼此之間,統統視而不見。誰知道對方什么德行啊?誰知道電梯里會發生什么呀?通常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該是一臂寬。可是,在電梯里,能嗎?人多的時候,相互間都能聽見呼吸了,對方的汗毛孔都清晰可見。有什么辦法呢?電梯里沒有足夠的空間啊。
當然,我還沒在電梯里遇上打劫的事,倒是有一回,我被困在電梯里十一個小時。最慘的,還不是我,有個外國人曾在電梯里被困四十多個小時呢。電梯里就是這樣,電梯的生活質量就是這樣,有多少人在默默地承受著煎熬啊!
我們的內心是焦慮的,我們不喜歡電梯的環境,我們不喜歡被困在某一個地方,我們想盡快走出電梯。每當電梯門打開的時候,人們會潮水般地涌出來。但我也不得不承認,每當電梯來到的時候,人們會沙丁魚般地擠進去。
我對朋友說起了我的焦慮。朋友笑了笑,露出了幾分不屑的表情。我知道,他是從小地方來的,沒坐過幾次電梯,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故作輕松地說:“你可以來找我玩,可以順便坐坐電梯。”
朋友揶揄道:“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坐電梯,不是像坐飛機一樣嗎?多幸福啊。”
我無言以對。每天坐飛機就幸福嗎?再說了,我不是坐飛機,是坐電梯!
朋友與我分手后,很多天沒到我這里來了,連個電話也不曾打過。也許,這家伙天天都在坐電梯,天天都在應聘,許多公司深藏在高樓大廈里。
終于有一天,他來找我了。看他一臉疲憊的樣子,我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怎么樣?在電梯里鉆來鉆去的,幸福吧?”
朋友提高聲音說:“真讓你猜著了,我每天都坐電梯,什么樣的電梯我都坐過了!”朋友喝了杯水,繼續侃道:“你猜怎么著,有一次,我被困在電梯里出不來了!”
我擔心地問:“你被困了多長時間?”想起自己的經歷,難免心有余悸。
朋友笑道:“我自己把自己困住了。電梯里是四個面吧?四個面是四邊形吧?我從門里進去了,到了樓層,竟發現門打不開了。我上下了幾次都這樣。真是愁死我了。后來,我一回頭,才發現身后有另一個門!原來,從一樓上電梯,是這個門;到了樓層,是那個門!進出電梯,不是一個門!哈哈,真是笑死人了!”
“你真笨啊!”我笑顛了。
朋友卻一本正經地說:“不是我笨,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城市,太偉大了,好東西太多了,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我憂心忡忡地說:“電梯是一個飛速移動的空間,我們并不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我們看不到它的引擎,我們沒有控制它的能力! ”
朋友揮手大叫:“真有哲理啊,這就是城市的真諦!”
看著朋友手舞足蹈的樣子,我真的有些不認識他了。
(摘自《小小說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