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杉杉
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都離不開人力資源。而企業中員工的忠誠度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是員工愿意留在企業,發揮工作積極性的基礎,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和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因此員工的忠誠度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員工忠誠度的概念和意義
員工的忠誠度即一個員工對其所屬企業的忠誠程度,這是一個相對量化的概念。對于員工的忠誠度,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較為通用和具體的關于員工忠誠度的解釋,認為企業員工的忠誠度是指員工對于企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指向和心理歸屬,即員工對所服務的企業盡心竭力的奉獻程度。
眾所周知,員工忠誠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余明宣(2010)在《試論員工忠誠度對企業發展的作用》一文中,指明員工忠誠度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員工忠誠度與員工在企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著緊密聯系。員工忠誠度是企業團隊精神和企業執行力的基礎。由此可見,員工忠誠度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員工忠誠度的影響因素
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員工忠誠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其中,王瑞(2012)在《對企業員工忠誠度影響因素的分析與思考》中指明影響員工忠誠度的因素有如下幾點:工資福利制度、企業的發展潛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培訓機會和晉升空間、領導的個人魅力。
朱留輝(2011)在《企業員工忠誠度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中指明影響員工忠誠度的因素除了企業自身因素外還包括了員工個人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認為員工個人因素包括:品質因素、個人特質因素、職業成熟因素、技術和年齡因素。企業自身因素包括:激勵機制缺乏科學性、企業用人機制不完善、工作中授權不足、缺乏信任、缺乏及時有效的培訓、企業文化不能充分凝聚人心。外部因素包括相關的法律因素及人才流動限制的放松。
綜上所述,員工忠誠度作為人力資源中一個重要模塊,其影響因素主要可以歸納為:員工因素、企業因素、社會因素。其中,員工因素包括員工的年齡、任職期限、性格、文化的適應力、職業安全感。企業因素包括制度的公平性、發展前景、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群體關系、員工參與、溝通機制、薪酬福利、企業倫理價值。社會因素包括外部工作機會的誘惑、跳槽的難易程度等。
三、員工忠誠度的理論選擇
國內學者在員工的忠誠度研究中,常用到的國外理論,主要包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及心理契約理論。
馬斯洛的理論認為,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的,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后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根據這一理論,企業應全面考量自己的薪酬福利、晉升機制、企業風氣等內容來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為員工提供生理和安全的保障,是維系員工生存的基礎。社交和尊重則提升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而員工的自我實現則需要企業為員工提供平臺,將目標與員工發展相結合,來穩定員工。
在國內,員工忠誠度是一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概念,因此國內學術界對它并沒有一個標準的界定。根據個人的不同分析角度,國內學者一般將員工忠誠度劃分為三類:行為忠誠、態度忠誠及態度和行為綜合論。
態度忠誠主要包括員工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傾向。行為忠誠則體現在員工在企業中的具體行為及貢獻。態度和行為的綜合論,則強調了行為和態度的統一,考量了員工思想上與企業的一致性及行動上的貢獻。
四、員工忠誠度現狀及問題對策
通過文獻閱讀,了解到員工整體的忠誠度較以前而言,處于下降狀態。謝玉華、劉曉東、潘曉麗(2010)在《員工參與對員工忠誠度影響的實證研究》一文中,證實了員工參與度對員工忠誠度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并對國內企業調研得出了如下結論:員工參與及其各維度與員工忠誠度正向顯著相關。對情感忠誠作用顯著的三因素重要次序依次是公平報酬、認同和信息共享;對規范忠誠作用顯著的三因素依次是認同、公平報酬和信息共享;而對持續忠誠作用顯著的只有公平報酬一個維度。授權和能力提升對忠誠度的作用相對較小。
劉二虎(2009)在《銷售人員忠誠度與企業效益管理研究》中,認為員工的年齡和任職期限均與忠誠程度呈正比。認為某些員工天生就更傾向于對企業忠誠,因此提出企業應設法尋找合適即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愿意與企業長期共存的雇員,并設法留住他們,即在招聘員工時要考察員工性格、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文化適應力。
王健、范娟娟(2009)采訪多位學者和公司高管后在《HR如何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員工忠誠度》一文中也提供了相應的解決建議:解決員工的基本生活問題;解決員工的發展問題;組織文化的問題;完善企業的激勵體系;加強與員工交流;增強各部門凝聚力;男女搭配等。
通過對上述觀點的交流,我們能夠明確得知員工忠誠度的走向,更加了解員工忠誠度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并通過對員工忠誠度下降原因的了解及對相應對策的收集,能夠更好地結合調研企業現狀,找出問題的所在,并提出更為合理有效的建議,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員工。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