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媛媛
有效教學是教師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新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充分地得以體現和加強。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美的傳播者。筆者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新課程標準要求美術教學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個體差異,達到課堂學習有效、高效。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美術課堂有效教學談幾點做法,現整理成文與同行交流。
一、有效教學,狠抓學生學習狀態
傳統美術課堂教學,過分重視學生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學生個體對美術的體驗,致使大多數學生無法體驗到美術課堂帶來的樂趣,從而逐漸喪失了自信心,作為美術教師不能心急,也不要有太多的批評,要多給這些孩子一些友好的贊賞與鼓勵。這樣學生學習時信心就會大增,學習狀態表現會更好,從而有利于學習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認識孩子作品的特點,適當地給孩子以贊美和賞識,對于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地學習,大膽地表現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贊美,使他們多一份自信,只有具備信心才能更好地去發掘潛能,這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
二、有效教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人的興趣、喜好不同,對美術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為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松的時空環境。對能力較差的學生適當降低標準,對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提高要求,鼓勵他們挖掘自己的潛力,引導學生既要從橫向又要從縱向比較自己的變化,發現自己的優點,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有效教學,注重教學內容把握
經常發現美術課堂作業學生課堂完成不了的現象。多數教師備課時對教材處理較為周到,給學生的時間卻不多,以致大部分學生課堂上完成不了作業。作業評價時也達不到評析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還是教師對教材處理不夠精、細。一些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擠占了學生作業的時間。教師要科學制訂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找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科學制訂教案,設計必要的教學活動,略去只有形式,沒有內容的花架子,留出時間讓學生多練習。一句話,要精講多練。
四、有效教學,重視作業激勵評價
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或過程進行評價(特別是即時評價)是提高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課上美術老師多采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如在《有趣的鞋》一課中,當學生做鞋的過程中老師不僅僅要求學生們都做成拖鞋,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做出與眾不同的鞋,你做的鞋可以飛,可以跑等等。老師還要設置一個最佳設計獎和最佳構思獎,來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思維,讓學生從傳統的定向思維慢慢地向多角度思維發展,并讓得到了最佳設計獎和最佳構思獎的同學說一下獲獎感言等等。教師也可發對學生說:“完成得不錯”“你真棒”“很好”“你的畫很漂亮”“OK”“Very good”等等。
用力去做,只能及格,用心去做,才能出色。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出發,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用“學生的目光”去觀察,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從教師獨占課堂的固定思維中跳出來,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有效探究,從而實現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