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芳琴
數感是對數與數的關系的一種良好的直覺。也就是我們常常用會說的直覺思維,是一種給經過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頓悟的思維。它是由于自由聯想或思維活動在有關某個問題的意識邊緣持續活動,當腦功能處于最佳狀態時,舊神經聯結突然溝通形成新聯系的表現。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們在解一道數學難題時,花了很多時間不得其解,但是突然之間做出來了;遇到一個問題,有的人能迅速做出很好的判斷、猜測……所有這些事實都是人的直覺思維在創造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例子,也就我們口頭上常常說的感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要求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在標準的幾個階段也都闡述了培養學生數感的問題。雖然數感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新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地把它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提了出來。可見,理解數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是課標十分強調和重視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感和培養數感是每位數學老師所重視的問題之一。
多年來自己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中有很多困惑,其中讓我思考最多的是學生的數感問題,比如,在教學“因數和倍數”及有關分數的計算等很多單元時,在同一個班級中雖對乘法口訣每個學生都很熟練,但利用它進行計算和解決問題就各有千秋了,為什么在低年級同樣熟記乘法口訣的學生,到了高年級就出現了明顯分化呢?我在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現將我在乘法口訣教學中關于學生數感培養的經驗總結如下,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在深入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讓學生經歷編寫每一句乘法口訣的過程,認真計算每一次所得的結果,在計算中記憶乘法口訣,認真、仔細地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并反復計算幾次,從而使學生在每一次編寫的過程中對口訣中的數建立印象產生數感。
二、在靈活的記憶乘法口訣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低年級的教師一般不是很重視乘法口訣的記憶,因為乘法口訣是我中華文化的普及,以及它較為“上口”的特點,大部分孩子在學習乘法口訣之前家長已教他們背會了,所以,只要求學生按順序能背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我在教學中發現孩子似乎是背得很熟,但我給出一個數讓他們說出和它有關的乘法口訣,大部分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困難,因此,我結合高年級教學的需要創立了聽寫乘法口訣的獨特方法,即我給出口訣的前面數字或后面的數,讓學生很快說出相關的乘法口訣。例如,學生看見42就要立即想出6乘7等于42來。學生有了這個能力方面的數感,在以后學習簡便運算、因數和倍數、分數的各種運算等問題的學習上就輕松自如了。
三、在全面應用乘法口訣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會用到乘法,所以我在教學或課后練習中緊緊地結合實際應用、結合生活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口訣,同時對生活中的數產生數感。
學生數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能在某一堂課上、某一個單元的學習中或者某一次培訓中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我們每位老師在每次的教學、練習和應用中格外關注和培養,因此學生數感的培養是我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長期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