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碩
2015年,晚間“920”時段成為各衛視廝殺比拼的新戰場,生活服務、情感談話、新聞專題……各種非娛樂節目噴涌出現。在眾“920”新節目中,由深圳衛視和唯眾傳媒聯合打造的大型創業勵志分享脫口秀《百佬會》顯得卓爾不群。作為一檔財經節目,《百佬會》秉承“解碼商戰風云,傳承創業智慧”的理念,每期邀請一位商業大佬,與觀眾分享親身經歷的商業事件背后的謀略與思考。以往類似題材的節目會相對比較小眾,但擁有豐富財經節目經驗的唯眾傳媒在結合了各種創新手法后,賦予了這檔節目通俗化的演繹,同時又不失專業性。
成功學的祛魅化
在欲望膨脹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對成功,尤其是財富上的成功抱有雄心壯志,這也催化了“成功學”登堂入室,成為一門顯學。但如今市面許多流行的成功學偏愛“造神”,喜歡給所謂成功人士貼上一個個“超凡脫俗”的標簽,但這其實并不能讓晚輩后生得到真經。
《百佬會》最大的亮點就是對商界成功人士的“祛魅”,通過撕去他們身上的標簽,讓他們褪去光環,還原成為一個個鮮活的“人”。
第一期節目的嘉賓——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是商界為數不多的女性企業家。她行事雷厲風行,作風果敢強悍,大眾傳媒給她貼出的標簽是“走過的地方不長草”,這不禁讓人覺得望而生畏。但出現在《百佬會》中的她溫和、得體,言談舉止像普通的鄰家阿姨。當她說起多年來因工作忙碌對兒子的虧欠時,不禁黯然神傷;當她回憶起因鐵面無私,拒絕了哥哥“走后門”的請求,而導致兄妹十多年沒有來往,也有許多無奈。這些生動的人性瞬間,給觀眾呈現了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無形中也為其個人乃至背后的品牌加分不少。
談話節目中對嘉賓背后故事的挖掘,仰仗著編導扎扎實實的苦功夫,如對卷帙浩繁資料的搜集,對細致入微瞬間的捕捉。這些方面,《百佬會》的編導做得比較到位。
在對第六期嘉賓——攜程旅行網董事會主席兼CEO梁建章的采訪中,為了讓他的更多側面被觀眾所知,《百佬會》編導做了大量外圍采訪,通過對“攜程四君子”其他三人(季琦、沈南鵬、范敏)、梁建章太太,還有攜程網在職、離職員工等多人的訪談,讓一個完整的梁建章形象呼之欲出。
另外,七位創業者的設置也是節目的一大亮點。與以往大多數脫口秀節目中“觀察員”只是整個節目的陪襯不同,在《百佬會》中,七位創業者承擔著更多重要的角色功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一方面分擔了主持人的大部分職能,以創業者的身份向嘉賓提問,同時他們還通過刻意制造二元對立的矛盾沖突,讓嘉賓在臨場應對中展現真實性格。
精英思想大眾化
專業性是財經節目的必要保障,但對于面向大眾傳播的財經節目來說,如果分寸拿捏不當,極容易走向艱深,或專業詞匯的生硬羅列。優質的財經節目通常都能兼具專業性與通俗性,實現精英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從這方面來說,《百佬會》做到了。
故事化講述是實現節目大眾化的第一要義。觀眾不需要專業概念的灌輸,更無說教的需求,因此,在既有理念和框架的前提下,用大量有血有肉的細節與故事支撐,才能讓節目圓潤。
對嘉賓的遴選,《百佬會》傾向選擇那些有內在張力,充滿傳奇色彩的人。如從一名普通銷售員最后坐上格力集團董事長席位的董明珠,前后身份地位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敘事文本。再如,梁建章除擔任攜程旅行網董事會主席外,還是一位人口學者,發表了多本專著。雙面人生的來回切換,本身就是一個跳脫的矛盾體,再加之編導的巧妙挖掘,人物性格塑造更加鮮明。
為了更好地凸顯人物個性,在《百佬會》節目進程中,編導還精心設計了一個個互動環節。比如讓貌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董明珠選擇心目中的男神,讓平日熱愛足球的王均豪與創業者比拼踢球,讓曾是13歲神童的梁建章玩腦筋急轉彎。這些互動,除增強節目趣味性外,還能更好地發掘嘉賓的真實一面,其效果非常明顯。
節目大眾化的演繹自然也離不開主持人深入淺出的引導。優秀的財經節目主持人具有稀缺性,除了要求主持人達到語言生動、反應迅速、具有控場能力等其他優秀主持人的共性外,還要求他有深厚的財經知識,能與被采訪的嘉賓達到對話的段位。《百佬會》的主持人袁岳本職身份是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本身就是企業家的他長期浸淫在“大佬”圈,對訪談嘉賓非常熟悉,這讓他主持起來得心應手。同時,他的專業背景、個性化的語言以及他對電視敘事規則的熟稔,都為節目實現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財經節目人文化
從最早開播的《波士堂》《誰來一起午餐》到近年的《愛拼才會贏》《愛拼大講堂》,直至今年的《百佬會》,唯眾傳媒形成了一個“大財經”的節目譜系。而財經只是唯眾傳媒在類型上的選擇傾向,究其節目終極價值取向,無一不是塑造人、表現人。正如《波士堂》宣傳語所言:商道即人道,財經也人文。可以說,唯眾傳媒“大財經”節目的背后,都有著“大人文”的情懷呼喚。
以《百佬會》為例,這檔節目從選題立意上,就把脈了社會的熱點與痛點。近年來,就業難是處于轉型期中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因此,政府和社會都將鼓勵年輕人自主創業作為解決此問題的突破口。但創業“不是請客吃飯”,而是布滿荊棘,處處有歧路,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率不足4%,“就業難,創業更難”成為年輕一代普遍發出的喟嘆。
創業為何這么難?是否有可以解決的良方?商界領袖在創業伊始面臨過怎樣的問題?這些創業者的“天問”,也成為了《百佬會》節目創意的原點。這檔節目定位為創業勵志分享脫口秀,每期邀請一位商界大佬,向創業者以及觀眾分享親身經歷,對創業路程中遇到的困難、挑戰給出建議,如同一堂免費的MBA大課堂。在給觀眾提供消遣的同時,節目也為一大批創業者答疑解惑。
除了《百佬會》,整個唯眾傳媒“大財經”譜系中的節目,都體現了與社會熱點的契合,以及對“人”的重視。這種人文關懷的氣質,與唯眾傳媒總裁楊暉提出的“TV2.0”理念一脈相承。這種觀念的核心和精髓是“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尊重個體,尊重獨立精神。植根這一理念,唯眾傳媒的“大財經”節目品相呈現出了一種“大人文”、“大清新”的脫俗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