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巍
如果“小屏為王”真是未來大趨勢,那么2015年或許是一個開始。
2015年,微電影/網劇在國內似乎又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機。
實際上,“Micro Film” (微電影)幾年前在內地影視行業就熱過一陣。不過,當時微電影以廣告為主的商業模式有明顯局限性,尤其是面向普通受眾的傳播效果,這進而限制了市場開拓及制作規模的提升。
但最近一兩年,隨著優酷/土豆、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國內主要視頻門戶背后都得到更為雄厚的資本支持,相互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加之BAT等互聯網巨頭目前也開始直接涉足內容制作,使得新媒體企業對內容自制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同樣,版權交易市場的變數在客觀上也要求視頻網站把更多資源、精力放在自制方面。
近來,國內各主要視頻門戶都在加大內容自制的投入。如騰訊去年推出的《暗黑者》,其制作規模和品質相比以往提升明顯。對于正在礪兵秣馬的各路視頻網站來說,該劇取得的成功無疑是一種激勵。2015年內地將有多部高成本網劇密集推出。例如愛奇藝即將推出的《心理罪》、華策與騰訊合作的《霧區》均號稱單集成本數百萬元。
相比電影、電視劇,互聯網平臺的渠道資源相對集中——無論是資金、平臺、受眾規模,還是對品牌廣告商的整合能力,排名靠前的幾家視頻門戶都占據壓倒性優勢。因此,當這幾家領頭羊不約而同發力之時,整個行業的規模和門檻就會有所提高。雖然筆者從一些內部人士獲悉,很多項目實際投入水平并沒有宣傳所言之巨,但網劇主流制作規模上升也是事實。去年筆者曾接觸某大型互聯網公司新媒體內容部門,當時其策劃的網劇仍以情景喜劇、驚悚等傳統草根類型為主。然而到了今年,相關人士告訴筆者,這些項目最終被放棄,公司重新調整自制方向,將資源集中到少數幾部高成本IP型項目上,例如海外暢銷小說的中國改編版網劇,投資總額也超過了千萬元人民幣。
很多傳統影視公司對于網劇的態度也更為積極,尤其是電視劇企業。受“一劇兩星”政策影響,其急需開拓新業務領域,制作短平快且規模正在上升的網劇無疑具有吸引力。騰訊《暗黑者》即是與慈文傳媒合作。目前,華策、新麗、海潤等國內主要電視劇豪強都在策劃、推進相關項目。這些專業影視公司的加入有望進一步提高國產網劇制作水準。
相對傳統影視劇,微電影/網劇在創作上無疑更為靈活,這使當前不少試水項目具有類型開拓意義,無論是懸疑、犯罪類型,還是科幻、美食題材,都是傳統影視劇之前較少嘗試的領域。雖然一些題材上劍走偏鋒的項目,未來前景仍存在潛在變數。
此外,和眼下國產影視劇一樣,最新這波網劇熱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IP化和跨媒體聯動。不可否認,在本就產自新媒體的“網生代”項目中,互聯網公司更能發揮自身優勢。長遠來看,微電影/網劇更多還是品牌內容制作新鏈條上的一環。就成熟IP而言,其商業價值的最大化或許還是電影改編,而創作、制作更靈活的網劇則適合成為培養、升級IP品牌的一個中間環節。
當然,國產網劇面臨的挑戰也依然不少。但不管怎么說,其當前的確遇到一個產業升級的新機遇,今年市場上應該會有更具影響力的產品出現。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的普及與進一步發展,未來的天空會更廣闊。就此而言,如果“小屏為王”真是未來大趨勢,那么2015年或許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