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工業機器人的精準操作和價格下降,使其開始進入電視制作領域,主持、攝像、航拍均能看到他的身影。
最近電影《超能陸戰隊》讓機器人大白溫暖眾多人,這個迪斯尼的動畫形象與人工智能和工業4.0等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這其中的核心,機器人更是焦點中的焦點。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在談論機器人,也在使用機器人。我們要感謝科技的發展,當然也要感謝機器人造價的迅速下降。過去一臺六軸機器人售價相當不夠平易近人,而如今一臺經濟型小汽車的價格就能與之相當。如果把無人機也當成機器人的話,兩三萬塊一臺的四軸飛行器則更易于接受。這亦說明,機器人已開始全面走到人們身邊。
對電視而言,機器人并非生客。影視節目如動畫片、科幻片中,機器人的形象一直出現。但是某種程度上說,機器人并不真實存在。隨著科技發展,機器人真的有了上電視的機會。美國一家電視臺開播4K超高清電視節目,決定放棄真人而選擇機器人作為主持人。機器主持人確實有比真人更多的優勢,形象上不用說了,重點是他說話的能力一點不比真人差,幽默度也可以控制。
此外,還有替身式機器人,在去年金鷹電視節開幕式上,湖南衛視就已經讓一位明星變身機器戰警。央視體育頻道的世界杯轉播里也有虛擬運動員和觀眾互動,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機器人,雖然他們是虛擬的圖形,但控制原理和真實機器人沒什么差別。機器人已經在電視屏幕上占據了很大空間,未來就看他們怎樣擄獲觀眾的芳心了。
電視是重裝備的行業,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行業。它的發展伴隨著人類電子技術的發展,與時俱進。從電視制作來講,機器人已經開始進入。最簡單的例子莫過于最近幾年無人機的流行。由于有這樣便宜聰明的機器人,航拍不再成為成本高昂的制作。美國的新聞學院已經開設無人機新聞課程,美國的廣播電臺也開始給記者配備無人機,讓機器人代替人工獲得更多新聞。
工業機器人的精準操作和價格下降,使得電視人很自然地想把工業機器人引入到攝像這個行當上來。和在生產線上精準定位的機械臂一樣,攝像機器人能比真人攝像師動作更順滑、精準。在特別慢的移動時,能平穩有效地保證鏡頭的質量。在人們抱怨攝像師會在攝制場地發脾氣的時候,機器人像大白一樣,溫順地走了進來,這樣的場景在國外已出現多年。美國近年來已經實現無人演播室,即演播室里都是由所謂的攝像機器人來管理。我曾經聽美國的工程師介紹,CNN頭條新聞的片頭有上千個程序,以適應不同主持人和他們的不同穿著。不同主播來了以后,以他們各自的程序啟動機器人,攝像鏡頭的運轉即按程序進行,比真人拍攝更簡單安全且易行。
當然機器人進入電視還有更多想像空間,這需要人類來設定場景,設定運行方式。好在機器人的成本不再高高在上。在電視創新方面,希望更多電視臺采用機器人來完成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