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李寶?!≈芙ㄔO等
摘要: 在西藏羊八井水產養殖基地設置1個面積為800 m2、2個面積為1 000m2的池塘進行高原斑點叉尾[XCZ11 tif;%88%88]苗種培育試驗。結果表明:放苗3萬尾,經270 d飼養共產斑點叉尾[XCZ11 tif,JZ]魚種19 830尾,平均體長21 2 cm,平均體質量216 5 g,成活率66 1%,收獲苗種4 293 2 kg。結果說明高原寒冷地區利用電廠余熱資源,采用流水培育斑點叉尾[XCZ11 tif,JZ]苗種的試驗是有效可行的。
關鍵詞: 羊八井;斑點叉尾[XCZ11 tif,JZ];苗種培育;高原寒冷地區
中圖分類號: S965 128 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8-0228-02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為4 500 m,西藏位于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地理位置在78°25′~99°06′E、26°44′~ 36°32′N 之間,該地區水利資源豐富,天然水能蘊藏量約占全國的30%,亞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湄公河的上源都在西藏 [1]。位于藏北羊八井草原深處的羊八井熱田,北側為念青唐古拉山,南緣為唐山,年平均氣溫為3 8 ℃,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地熱試驗基地 [2]。近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消費者對內地水產品的需求日益擴大,目前拉薩市場的斑點叉尾[XCZ11 tif,JZ]價格已經達到了40元/kg,且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本試驗依托羊八井電廠水產養殖基地,于內地引進并成功培育了斑點叉尾[XCZ11 tif,JZ]這一優質水產養殖品種,結束了西藏地區長期以來斑點叉尾[XCZ11 tif,JZ]種苗依靠內地供應的歷史,為進一步在西藏地區開展大規模的斑點叉尾[XCZ11 tif,JZ]養殖工作奠定了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魚池條件及準備
養殖地點選在拉薩市羊八井水產養殖基地,選取1口面積為800 m2的苗種暫養池、2口面積為 1 000 m2 的流水養殖池,池塘水深1 5 m,配備自動增氧機、排污、投飼機等裝置;水源為河水,清新無污染,經檢測符合漁業養殖用水水質標準;進、排水方便,水、電、路“三通”,通訊便捷。苗種暫養池提前清塘暴曬,在下苗前2周用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消毒,暴曬3 d后,池塘施入經過發酵的豬糞100~150 kg作為基肥,注水1m左右,待池塘水體中出現大量浮游動物且水體透明度達到45~50 cm左右后投入苗種。
1 2 魚種來源
于2013年8月10日向四川省眉山漁業有限公司購買試驗魚苗3萬尾,體長2~3 cm,由成都市用保溫箱裝袋空運至拉薩市,每袋裝運2 000尾,成括率接近90%。
1 3 技術措施
1 3 1 魚種投放 魚種投放以前,先將溫度調節平衡,待苗種袋內溫度與魚池水溫相同時,將苗種放入消毒池內,用5%氯化鈉水溶液浸洗魚體10 min左右,在池塘上風處將魚苗緩慢放入暫養池中飼養;30 d后捕撈苗種,分池到2個1 000 m2的池塘內進行流水養殖。
1 3 2 飼養管理 魚苗下塘前3 d內攝食飼料以池塘中的浮游動物為主,在實際苗種培育過程中,考慮到魚苗攝食力強,池中天然餌料慢慢減少,視餌料的多少適當補充投入動物性餌料,每天7:00組織專人撈“蟲”,并做到現撈現喂。經過30 d 左右的培育,魚苗體長達到4~5 cm時進行分塘流水魚種培[CM(25]育。流水培育階段采用通威公司生產的[XCZ11 tif,JZ]魚專用顆粒飼料 [LL]飼養,蛋白質含量35%~40%,投喂餌料堅持“四定”原則(定時、定量、定質、定點),每天堅持巡塘,觀察魚種活動情況。
1 3 3 水環境調控 斑點叉尾[XCZ11 tif,JZ]的苗種培育要特別注重水質的調控與管理,不投喂腐敗變質飼料,保持水質清潔、供氧充足。待魚種入池后,每隔10 d換水1次,每次換水1/3,換水溫度與池內溫度相差不大,水體透明度宜保持在 30~40 cm,水呈墨綠色為佳,溫度保持在18~25 ℃,pH值控制在7~9。每天清晨、午后各開2 h增氧機,陰雨天一般全天開啟。9月份以后魚苗分塘進入流水養殖階段,由于高原寒冷地區戶外溫度低,此時應適當補充電廠余熱水以調節水溫,使水溫保持在20~28 ℃,防止水溫過高或過低導致苗種死亡。
1 3 4 魚病防治 斑點叉尾[XCZ11 tif,JZ]抗病力較強,患病少,但若水質管理不好,病原體也會入侵導致魚體患病。為了防止病害發生,首先應在魚種下塘前嚴格進行魚體消毒,可以用2%~5%氯化鈉水溶液浸浴20~30 min。種苗下塘后除定期用生石灰消毒外,還可不定期使用水質凈化劑改良水質。另外,施藥時要注意無鱗魚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可超出常量,可以先按所需藥量分成幾份,每份兌水后隔15 min潑灑。
2 結果與分析
2 1 生產魚種
自2013年8月10日放養斑點叉尾[XCZ11 tif,JZ]魚苗,至2014年5月10日,經過270 d的精心培育,2口試驗池塘共收獲斑點叉尾[XCZ11 tif,JZ]魚種19 830尾,總質量4 293 2kg,魚種平均體長 21 2 cm,個體均質量216 5 g(最大個體480 g),詳見表1。此外,實際統計、計算發現,成活率66 1%,總投餌量 6 396 9 kg,飼料系數1 49。
2 2 經濟效益
斑點叉尾[XCZ11 tif,JZ]作為水產養殖的優良品種,目前拉薩市市場商品魚批發價為35~40元/kg,本試驗共投入8 26萬元,除去各項支出,獲得純利潤6 766 2萬元,投入產出比為 1 0 ∶ 1 8,經濟效益明顯(表2)。
3 討論與結論
3 1 水源的選擇
斑點叉尾[XCZ11 tif,JZ]屬于廣溫性淡水魚類,適溫范圍0~38 ℃,最適生長溫度21~26 ℃,水溫低于10 ℃時基本停止攝食和生長 [3]。而西藏地區屬于高原寒冷地區,水體溫度低、溶氧量少,只有7—9月份池塘水溫才能達到20 ℃以上,滿足不了魚類快速生長的需求。筆者所在項目組通過寒冷季節利用羊八井電廠余熱資源解決了水溫不足的問題,保持養殖池水溫在20~28 ℃范圍內,使得斑點叉尾[XCZ11 tif,JZ]一年四季均可生長。另外,本試驗中采用流水養殖方式和定時開啟增氧機,使池水時刻處于新鮮和高溶氧狀態,滿足了斑點叉尾[XCZ11 tif,JZ]正常生長所需溶氧以及養殖過程中水體污染的問題,為斑點叉尾[XCZ11 tif,JZ]提供了一個優質生長環境,因而本試驗中魚苗能夠快速生長。
3 2 魚苗規格及放養注意事項
放養魚苗盡量做到來自同一個批次,保證魚種規格整齊、體表無傷、活動力強,防止養殖過程中出現大小差異巨大的問題。養殖試驗中根據羊八井的氣候特點,8月以后戶外水體溫度達到18 ℃以上、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時開始投放魚苗。本試驗中魚苗成活率僅為66 1%,苗種死亡高峰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塘的前3 d內,分析原因可能是魚苗運輸過程中造成的魚體損傷而導致的大量死亡。另外,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苗種的放養密度不能過大,否則會導致天然餌料不足、攝食不均,造成魚苗成活率降低、規格不整齊。
3 3 飼料供應
試驗中前期魚苗攝食主要為人工培育的天然生物餌料,后期采用的飼料為通威公司生產的[XCZ11 tif,JZ]魚專用顆粒飼料。苗種分塘前每天投喂4次,分塘流水培育階段每天投喂2次(時間點為11:00、18:00),飼料投喂量根據魚的體質量、天氣、水溫變化而及時調整。須要注意的是,斑點叉尾[XCZ11 tif,JZ]在分塘起捕前應進行拉網鍛煉2~3次,以減少其應激反應,避免造成苗種死亡 [4]。斑點叉尾[XCZ11 tif,JZ]有集群習性,喜歡弱光環境,開始馴化攝食顆粒飼料的時間一般在黎明和傍晚,馴化成功后要堅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投喂原則,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檢查水質、觀察魚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6]。
3 4 魚病防治
斑點叉尾[XCZ11 tif,JZ]抗病能力相對較強,患病少,魚病防治采取預防為主,實際養殖過程中魚病的發生多是由于養殖水體不良、飼養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病原體侵襲。試驗中應及時做好魚池和苗種的消毒,魚池消毒主要應消滅水體和淤泥中的病毒、細菌、寄生蟲,苗種消毒主要是對魚苗運輸過程中造成的傷口進行消毒,殺滅魚苗體表的病原體、預防疾病的發生。本試驗苗種培育過程中除應注意常規的魚池設施消毒外,還應定期進行藥物預防,選用優質飼料、進行流水養殖,從而保證斑點叉尾[XCZ11 tif,JZ]魚苗的快速健康生長,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林振耀,吳祥定 青藏高原氣候區劃[J] 地理學報,1981(1):22-32
[2]康文華,李德祿,白嘉啟 西藏羊八井熱田地熱地質[J]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所刊,1985(2):17-79
[3][JP4]王文彬 斑點叉尾[XCZ11 tif;%88%88]人工飼養技術[J] 內陸水產,2006,31(1):22-23
[4][JP4]夏開來 斑點叉尾[XCZ11 tif;%88%88]苗種培育技術[J] 水利漁業,2007,27(3):48-48
[5]任信林,凌武海 斑點叉尾[XCZ11 tif;%88%88]魚種培育技術[J] 水產養殖,2012(11):20-21
[6]蔡焰值 無公害斑點叉尾[XCZ11 tif;%88%88]健康養殖技術[J] 養殖與飼料,2011(9):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