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梅
摘 要:在當今社會,英語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教師的教學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認,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仍有大部分是“啞巴式英語”。也就是說,學生的實際口語交際水平低仍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大問題。
關鍵詞:聽力;方法;主動
一、初中生聽力題打分的原因分析
我們都知道,對于英語的學習主要是聽、說、讀、寫。聽力處于一個最基礎、最重要的位置,是英語學習一把最重要的鑰匙。要想達到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學以致用,就必須重視聽力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對于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聽力題是學生的得分項目。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對聽力的要求逐漸增高,聽力題卻成為他們的頭疼項目。以我班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做聽力題的時候都比較緊張,尤其是遇到聽一遍的題目,部分學生還會發揮失常。失分比較集中的題主要是短文理解的題型。我班學生的情況基本上反映了大部分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1.在教師教的過程中,對于聽力的練習主要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方法。有部分老師甚至會有這樣的想法:“只要學生多多做聽力練習,聽力成績一定會有提高?!彼麄兺鶗妙}海戰術,讓學生死學。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教學的科學性以及應該遵循的策略和規律。在這種方法下,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樂趣會大大降低,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效果。此外,這樣也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聽力的方法。
2.仍有部分老師受到考試分數的壓力,在英語課上頻繁使用漢語,省去了“華而不實”的英語交流,這也無形中剝奪了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本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缺乏自然學習英語的大環境,已經成為劣勢,如果英語教師在英語課上不講英語,學生很難主動創造學習英語的環境。
3.在當今社會,仍有部分教師發音不標準,造成學生聽、說上的障礙。尤其在南方和農村,由于本區域方言的影響或部分教師的自身素質,他們的業務水平相較于城市而言有待提高。正所謂“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教師,我們也要不斷地修煉自己,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在教學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樹立這樣一個觀點:學生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走入社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自主學習方法,而不是讓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不是為了成績而學習。因此,在聽力教學的過程中也應遵循這一理念。
二、初中生提高聽力題成績的措施
1.加強英語基本功的訓練,從基礎入手。一方面教師必須基本功扎實,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所以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學生基本知識的訓練。語音、語調的培養應貫穿始終、慢慢滲透,這主要是為了給學生聽長句子或語篇題時打基礎,否則學生會聽不懂或反應較慢。
2.多聽寫,讓學生感知復雜語句。如同語文聽寫生字和默寫段落一樣,這種方法能較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先從單詞到簡單的句子再到語篇的聽寫,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加深印象,還能培養語感,促進他們用意群的方法理解文章。
3.把聽力的訓練做實,貫穿每一節課。不能進行機械的題海戰術,應變換多種形式,讓聽力練習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形成聽力的習慣。如果某一節課需要突出聽力練習,可以挖掘教材內容,變閱讀部分為聽力部分,或者更改教材中的內容,自編聽力內容。抑或充分利用輔導資料,讓學生進行聽力材料的改編,并當小考官,給大家出題。這樣能讓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引導學生重視語篇的重要性。在聽短文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詞被弱化,甚至有生詞出現,那么在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具有整體的思想。在真實的口語交際過程中,所謂的聽懂也不是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明白,但是并不影響交流。所以,我們也不應該過于苛刻地要求學生,應告訴他們要有大局觀,在平常的練習中,也應著重培養自己對于大語篇的理解,這樣學習才有自信。
5.提高標準,訓練學生口語復述的能力。這一要求看似比較難實現,但可以分層次、分階段進行練習。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聽一遍,然后進行復述或概括;而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聽兩遍進行概括。以此來慢慢建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的后期階段,可以強調學生的語音、語調,最后上升到表演等形式。
6.磨煉學生聽力時的心理素質。往往中等生在聽力時會顯得比較緊張,一方面他們對英語充滿了期待,另一方面他們信心不足,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就造成了他們心態不穩定,很容易失常。所以,在英語課堂上就應多多鼓勵他們,給他們創造一個輕松的、和諧的學習氛圍,并要給每個學生多多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還可以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給他們提供平臺。
總之,英語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而不是灌輸。需要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