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浩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新課程已經進入全面推廣階段。然而,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家庭作業這一重要要素并沒從根本上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近幾年來,社會上一直在呼吁“減負”這個問題,過重的課業負擔已經給學生帶來很多困擾。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要轉變觀念,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關注個體差異,注重創新,貼近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達到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目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對高中語文作業設計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設置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扎實、活潑、生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去完成作業;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評價,能讓學生喜歡上做作業,并期待著下一次作業。這樣的作業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了《雷雨》之后,我引導學生自由選擇角色,組織表演小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進行話劇表演練習,最后由學生評出最佳創意、最佳演員、最佳合作、最佳編劇等獎項。通過角色表演活動,我引導學生把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化為自身的財富,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發展他們多樣的個性。
二、設置開放性作業,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語文是最開放、最容易和社會生活發生聯系的學科,教師應該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使其成為一泓活水,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學做人。新課程要求以共性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開放性作業就成為新課程的亮點。開放性作業有利于改變傳統的封閉式作業模式,有利于打破專注于書本知識的局限,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應根據教材進行拓展延伸,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作業設計的開放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布置作業的內容開放,學生有權自主選擇;(2)完成作業的形式開放,跳出原有的那種白紙黑字的書面作業模式;(3)作業結果和答案開放,不
再是單一的、刻板的;(4)評價作業的方法開放,實行多樣化的評價。例如,我在教學《祝福》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祥林嫂悲劇”的根源,就組織學生開了“法庭審判大會”來審判那些“殺人者”。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題。
三、設置個性化作業,張揚學生的個性風采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當教師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分層教學時,學生就會受到激勵。
因此,教師在實施作業的過程中,應多關注學生的差異,而不是成績的好壞。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既要考慮到語文作業的共性,也要兼顧學生的個性,注意分層布置作業,使作業成為學生自由發展個性的舞臺。
因此,我經常布置手抄報等作業讓學生去展示。我提倡張揚個性,從版面設計到表達方式的選用,我都鼓勵學生盡可能創新,與眾不同,使每一張手抄報,每一次表演都有特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肯定自己作業存在的價值。
四、設計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而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
文實踐。
語言學習的成效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基礎之上的,語言學習如果缺乏體驗、合作、探究,缺乏認同感,學生則很難產生成
就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告訴我們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作業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重新定位語文家庭作業:語文家庭作業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并運用語言。因此,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應該成為語言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利用身邊的資源,設計了這樣一次語文實踐作業——《靖江方言現狀》之調查研究,把學生分成四組,利用課余時間摘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靖江方言,親自對方言的使用情況進行考察等,學生感到新鮮,饒有趣味。盡管調查、采訪并不輕松,但對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大有益處。
五、設置人文性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言學習的過程不僅要學習技能技巧和知識,還要讓學生不斷調整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人文素養”。新課標也將語文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而此能力的形成只能建立在學生的技能知識、情感態度、人文素養、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的全面發展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閱讀報刊,收看一些新聞類、科普類以及人文思想性較強的廣播電視
節目。
雖然個人喜好不同,但也有必要將一些好的內容布置成作業,既填補了課外教育的空白,又避免了學生去看一些不利于成長或
不適其年齡特點的節目。但這種作業的時間和內容一定要選擇好,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陳定良.語文作業設計的改良和創新[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0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