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情感是人們對特定對象的內心感受,是客觀事物能否滿足個人需要所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初中生由于年齡還小,他們的情感比較脆弱、感性、不穩定,如果對一種事物有興趣,他們就會毫無倦怠,樂此不疲,但是某些事物一旦不符合他們的口味,則會興趣索然,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如果我們教師不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就不能解決枯燥思想品德理論和生動現實的矛盾,不能給學生創設情趣盎然的教學環境,不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因此,我認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從情感教育入手。
情感教育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情感教育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要求愛護他人、關注他人、體貼他人,列寧曾經說過,如果缺乏人的情感,就不存在人對真理的追求。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知、情、意、行等要素變化的過程,如果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心意相通,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要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礙,教學任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思想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1)做一名熱情滿滿的教師。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只有充分投入高度熱情,才能感染我們的學生,才能帶動他們情緒,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處在興奮狀態。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時,我總是情緒飽滿地出現在學生面前,微笑著給學生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讓學生覺得品德課是充滿魅力的,是有趣味的。(2)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初中思想品德因此特殊地位更應該如此,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不以學習成績好壞來評價學生,從不以學習成績給學生劃分等次,對每一位學生都一視同仁,同時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是我常用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是通情達理的,是理解他們的。(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他們才會愛上這門課,才會對這門課產生積極情感。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時,我常常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會、小品表演、記者采訪等,學生對此特別感興趣,他們積極策劃,積極編排,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心靈之橋需要情感架設,需要用信任、用尊敬、用關愛來充實,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產生積極情感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換來學生的熱情與激情,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該從情感教育開始。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