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治川
第一環節:說唱復習,準備體驗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先導。“萬事開頭難”,上課也是如此,導入設計得巧妙、精彩,就能為整堂課定下一個成功的基調。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心態多處于被動調節的狀態,對學習活動的參與也多屬于被動參與的性質,所以要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等學生的熱情慢慢升溫,學生的學習內驅力逐步啟動,才能真正進入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英語課堂可以利用實物、玩具、卡通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教具導入,使其具體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用歌曲、歌謠、游戲等活動形式,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抓住學生的心理,采取靈活有趣的導入方法,就一定能吸引學生,使他們愉快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
第二環節:情境媒體,初步體驗
體驗教學的設計強調情境性,它把情境教學、活動教學視為基本教學途徑。通過創設客觀真實的情景,介紹新語言,涉及語音、意義及書寫,它為交際活動的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呈現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語言的準確理解和運用,關系到交際性練習的順利開展和學生能否從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呈現設計,就是要我們運用生動的方式和嚴謹的例子,恰如其分地幫助學生理解新材料,從而誘發他們的求知欲,為其他教學環節做好鋪墊。情景可從實物、圖片(卡片、簡筆畫、掛圖、幻燈片)等構成的靜態、簡單的“聯想性”情景起,發展到直觀聲象(磁帶、錄像、電視)、多媒體課件、動作、表情、角色扮演、游戲、討論等動態、豐富的“模擬性”乃至“參與性”情景。
第三環節:游戲任務,深入體驗
活動的形式力求靈活多變,有趣味性,力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其形式的劃分有多種,如包括任務型活動、話題對話、舞臺表演、小組討論、問答、快速反應、給錄像配音、猜測游戲等交互完成形式和看圖說話等獨立完成形式。
第四環節:展示表演,體驗成功
這是此模式的核心部分。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強調的就是“悟”,通過表演、展示等活動,使學習訴諸真正的自我體驗,達到真正學會運用。除此之外,在這個階段,還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就是成功體驗。成功體驗作為一種情緒體驗,其根源來自成功,而成功是什么呢?成功是指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完全實現了個人的愿望,得到了所希望的成果,其意義與失敗相對。成功體驗是個體完成某項學習或活動任務后產生的一種自我滿足的積極愉快的情緒狀態。它具有良好的后效功能:(1)可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促使個體身心與客觀環境保持平衡或增進健康。(2)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從而增進信心,提高動機水平。(3)為以后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提供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成功體驗,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中學英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劉顯國.激發學習興趣藝術[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