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勤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于事物的感知往往都是憑借直覺上的好惡,而非是經過理性分析得來的。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時而興趣高漲,聽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時而心不在焉,覺得索然無味,視而不見,時而隨機變化,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冷淡。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熱火朝天,學生卻昏昏欲睡,收效甚微。筆者以為,導致這種現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興趣。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當前的語文教學課堂,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場景:臺上的教師,講解著句子的含義、文章的結構、中心思想等等,口干舌燥,氣喘吁吁;臺下的學生,低頭看著課本、寫寫畫畫、你言我語等等,索然無味,無動于衷。
語文博大精深,包羅萬象,那么,傳授語文知識的課堂,也不應該是單一、枯燥的,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要讓課堂豐富多彩,首先,教師要先進入角色,絕非是簡單的肢解文本,而是擁有自己的特點,能夠激活學生的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迷上語文,其教學的效率必然會高。其次,教師要巧妙導入,一方面,能將學生散落在課外的心很快吸引到課堂的教學中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對于整個語文教學的效果都會產生直接、積極的影響。
二、讓差異展現多彩光芒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中也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尤其應該注重后進生的教學和轉化工作。課上要精心地設計問題,難易搭配,不能讓回答問題成為優生的“專利”;課下分層次地布置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的作業等。
興趣依賴于成功,只有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他們的興趣才能不斷地被鞏固和發展,反之,如果一個學生經常失敗,飽受斥責,那么他們的興趣就會日益衰減,甚至喪失。學生的基礎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不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建立自信,而且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的辦法。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傳授知識和技能,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覺得知識和技能是值得學習的,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動力,而且興趣也會隨之大增。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