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 要:切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及對知識的需要實際,積極開展語文活動,能真正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走向自主、自律。
關鍵詞:有效活動;激活;課堂教學
長久以來,語文教學都習慣于“正音、字、義—析句、段—歸納主題”,教師主動傳授,學生被動接受,這就導致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不見成效。當“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理念影響我們時,又該如何真正做到這一點呢?
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學科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文學素養。若要硬將這種情感塞進學生的大腦很難,同時簡單地析句、析段、歸納也不易讓學生從中體會出祖國文字的精美與凝練,他們的熱情很難調動起來,使沉寂的語文課堂活起來成為教師突破陳舊教學的關鍵。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做的一些嘗試。
一、開展誦讀比賽,培養語感和感知美的能力
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朗誦是最直接的方式,在朗誦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體會出文章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誦比賽能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自然就會更加認真地讀課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易讀易誦的優美文章,學生也很喜歡,如,朱自清的《春》,可以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美,培養他們對文學的熱愛。
二、開展辯論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成長期,加之議論文的出現以及記敘文的復雜化,這為我開展辯論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教學每篇議論文之前,我總會找出與本文論點的對立面或相似面,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辯論,并找出正確的觀點再去閱讀課文,最后自我歸納并由教師板書小結。這樣一來,學生不再感到枯燥,對文章會有更深入的理解。事后我做了檢測,凡是通過活動學習的課文遺忘率遠遠低于一般課型所學課文,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辯論所說的都是自己所想的,當然就記得牢。
三、看圖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看圖說話”這一活動在小學就已開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有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表現卻又說不清道不明,因此有意識地進行這種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作為初中教學,看圖說話不能僅僅停留在畫的表面,而要讓學生發揮想象。如,在講學《一面》時,先讓學生看畫像,并講述想法。有的學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有的評說人物的思想,可見學生的思維相當的活躍,聯想極其的豐富。這樣學生由個別同學的啟示,每個學生的思緒活躍起來,都被調動,再加上互相質疑等環節,課堂中就形成了多向交流的活動,教師及時引導閱讀課文,既有助于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想象力及應變能力。
四、進行知識競猜,開闊學生視野,培養閱讀能力
適時開展知識競猜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參與性,也有助于增強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進行知識競猜可采用多種方式,根據所學進行必答、搶答,為增加學生的應變能力可適當增加趣味問答,賽后由輸家接受含有懲罰性的娛樂活動。同時為了能回答正確課外知識,學生會注意收集材料,增加閱讀材料,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求得能在以后的活動中更好地表現自己。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且自己開始設計一些活動,還會有意識地暗示教師:我們準備好了。只要切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及對知識需要的實際,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刺激著課堂教學,它能真正讓課堂活起來,讓教學效果高起來。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