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和平
物理課作為一門具有科學性的課程,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讓學生有獨立學習的意識,而且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以及科學素養的培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中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而促使學生在高效的物理課堂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探究性的初中物理課堂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為學生終身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實施有效的探究問題
問題探究是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效物理課堂的重要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立足于教材,設計有效的探究性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大氣壓強》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也為了提高物理課堂的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了下面幾個生活現象:(1)醫院里輸液的吊瓶塞子上總要插一支空針頭是為什么?(2)為什么吸盤能夠牢牢地固定在玻璃上?(3)注射器為什么能夠抽取水?……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現象進行思考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而且對提高物理課程效率,對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探究情境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實施自主性實驗探究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主實驗探究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給學生搭建自主實驗的平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也為高質量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借助“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個、干電池三節、滑動變阻器一個、定值電阻(R1=5 Ω、R2=10 Ω、R3=15 Ω)、開關、導線若干”等實驗器材進行自主實驗,并自己設計實驗步驟,畫出電路圖,并記錄下電流表和電壓表上的示數。最后,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探究,得出結論。可見,在實驗課堂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也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借助多樣化的活動來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在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同時,也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劉長朝.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1(8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