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琴琴
摘 要:培養創造性人才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美術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美術教師應該注重立足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傳統的單項思維習慣中解脫出來,學會“多項”“逆向”思維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人文精神和美術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求異思維;因勢利導
一、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主陣地
所謂求異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即通過思維創造性活動,嘗試揭露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新穎的、超出一般規律的思維成果。求異思維可以看做是一種逆向性的創造性思維,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規的角度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客觀事物而得出全新的思維方式。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重在開闊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啟發學生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教師要有意識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并且注意培養求異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克服思維當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等弱點,使學生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斷發展更新。
二、求異思維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托爾斯泰的話闡明了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積極地思維可以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可以提高師生想象力和創造性。那么,求異思維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起到了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1.求異思維的關鍵在于“獨創性”
這與一般思維方式是不相同的,它需要更深入地觀察,以及運用聯想和探索,為創造性的表達做鋪墊。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離不開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現能力,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善知識體系。讓學生建立求異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創造性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求異思維在開闊學生思路,多角度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獨創意識的確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求異思維的內涵具有“開拓創新性”
運用求異思維教學能夠克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統化弊病,沖破陳舊的思維模式,把思維從狹窄、封閉的體系中解放出來。顯然,求異思維這種逆向性創造性思維有益于啟迪和挖掘學生潛在的智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益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幫助教師更好的深化課堂教學內容。
三、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培養學生大膽想象,敢于質疑,樂于創造,是學好美術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根本。那么,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呢?
1.給學生最大的快樂——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前提
良好課堂教學環境的營造,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氣氛,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能夠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狀態,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上《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這一課時,板書課題后,導入時用了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開頭,唐伯虎用祝枝山身體作畫的視頻資料,學生被“不安套路出牌”又熟悉的電影片段深深吸引。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求異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教師又及時設問“在短短幾分鐘的短片中卻包含了幾千年中國畫的傳統知識,請同學們想一想、討論一下有哪些知識呢?”夸張搞笑的背后卻蘊含有中國畫的傳統知識?學生展開了熱烈討論,“用到的工具有筆墨紙硯”“還可以用身體畫畫”“采用了長卷,鋪在地上畫”“蓋了印章”“用書法題字”,看著學生開心的笑臉,積極回答問題的樣子,他們已經開啟了思維,并且通過這種創造性思維活動,更好地參與到了中國山水畫的課堂教學中。
2.將錯就錯——教師因勢利導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關鍵
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發現求異思維在學生身上往往處于潛伏狀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因勢利導,抓住“閃光點”,挖掘潛伏在學生頭腦里的求異思維“苗頭”,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表達,從而為課堂教學服務。
在教學《現代繪畫作品的色彩搭配》這節課時,馬蒂斯的油畫作品《馬蒂斯夫人像》引起了教師和學生的討論。有學生問:“老師,馬蒂斯為什么把自己夫人的臉涂得花花綠綠的?”有個調皮的學生大聲回答:“他不怕老婆。”同學們哄堂大笑,教師微笑地告訴學生:“這個同學說得很好,馬蒂斯的確是個不怕老婆的畫家,不怕老婆才敢把自己夫人的臉畫得五顏六色,同時他也是個了不起的畫家。”教師一邊趁熱打鐵:“除了這個原因,同學們想一想,馬蒂斯為什么這樣表現人物臉部的膚色呢?”“在西方當代繪畫中強調畫家的個性解放,這件作品表現了畫家大膽改革,敢于標新立異的創造精神,馬蒂斯有了這種大膽革新的膽量自然不怕老婆了。”同學們都笑了。通過這件作品的欣賞,不僅使學生了解了野獸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還讓學生知道了馬蒂斯是個不怕老婆的畫家。“畫家馬蒂斯不怕老婆”的回答,教師認為與其糾正,不如“借力給力”;與其對該答案不理睬,不如“將計就計”,善誘利導,利用學生新穎“錯”的觀點,恰恰就是教師因勢利導的最佳時機。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標新立異的觀點,教師要善于利用,將錯就錯,激發潛伏在學生大腦里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面。
3.無畫處皆成妙境——留給學生表達空間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根本
在中國山水畫創作當中,畫家非常注重對畫面空白的運用,正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空白是畫家的匠心所在,也給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更好地參與到畫面的解讀和審美感受中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懂得“留白”藝術,給學生參與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為引導學生想象,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提供更多可能性。
有位體育老師是這樣運用求異思維的,他為了讓學生體驗扣籃的感受,做了幾個簡單籃筐,上課時讓班里幾個個子不是很高的同學拿著,其他學生拿籃球往籃筐里扣籃,這就是《三步扣籃》。那名體育老師降低了籃板的高度,讓全班學生都體驗到了扣籃的樂趣,簡單的教具范作和降低的籃筐,都為大多數學生留有表達的空間,灌輸得太多,過高的標準可能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美術教師也要懂得“無畫處”可能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妙境”的道理,要留給學生一定的表達空間、參與空間,在課堂教學中要懂得“留白”的藝術,化繁為簡,給學生參與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為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提供更多可能性,促進學生思維和表現的空間起到積極的作用。
4.嘗試改編教材——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一種可能性途徑
筆者認為可以嘗試打破教材的束縛,運用求異思維編寫教材為教學服務。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特點,是不是能夠嘗試在教學中改編教材,讓學生參與一些教案的編寫,讓教材更符合學生的審美世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發生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提供一種培養師生求異思維的可能性途徑。
在教學《找死的兔子——手繪線條漫畫欣賞》欣賞手繪線條這一課時,七年級學生向老師推薦《讀者》雜志里漫畫專欄的《找死的兔子》。老師驚嘆作者對兔子找死的各種方法的巧妙設計,又發現所有的作品都是運用手繪線條方式表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搜集更多的資料,給全班同學上了一節《找死的兔子——手繪線條漫畫欣賞》課,既用到了學生推薦的內容,又與七年級教材內容手繪線條密切聯系,改編后的教材內容,學生被簡潔、幽默、富于想象力的畫面吸引,在完成課后作業《我來設計找死的兔子》都能夠發揮求異思維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美術教學的本質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美術活動,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將美術課堂構建成學生達到完善人格、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并熱愛生活之目的。
參考文獻:
張掌然,張大松.思維訓練[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