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旭
美術課在中學是一門基礎的文化課,它不僅是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藝術的感受與審美能力,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和修養,以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雖然如此,美術課在實際的教學中,在人們的眼中,依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由于對藝術學科學習的不重視,當前中學階段的學生在藝術表現方面都不是很理想。
然而,如何糾正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繪畫技能呢?
一、統觀教材,有的放矢
就目前的美術教材來看,每一冊書中,基本都囊括了繪畫知識、工藝技術、手工制作、作品欣賞等多種教學內容。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可以說都是美不勝收的。然而,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側重點,比如,有些內容是側重于社會生活美的,側重于欣賞美、表現美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有些教材則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德育因素較多,還有側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側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等。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只有統觀教材,有的放矢,才能將教學的意圖放到最大,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觀察生活,直觀示范
美術的創作離不開生活。在對學生進行繪畫基礎課的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美之外,還應注重示范的作用。這樣,在學生的觀察中,學生能夠逐漸地感受到生活中其他人感受不到的美妙,在提高觀察能力的同時,能夠具體、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能夠逐漸地發現各種形體之間組合而產生的微妙變化和美,在提高審美和創造美能力的同時,能夠豐富對生活中各種美的認識。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只有學生觀察生活和教師直觀示范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去綜合地感受,鑒賞美。
三、現代技術,合理利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以教師講解為主的美術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雖然多媒體教學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美術課程都適合多媒體教學,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運用多媒體,讓其教學優勢發揮到最大,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