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磊
摘 要:互聯網教育蓬勃發展,作為西北農村的一個普通教育從事者,看到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采取消極態度,對最前沿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更是不了解而有了懼怕心理,以一個他們身邊人的角度幫助他們認識互聯網教育模式,并積極看清形勢和勇于適應挑戰,從互聯網教育模式的主要服務對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年齡特征和相應知識特征)、實施模式(大數據應用、市場規律應用和課程收看免費)和弱項修補(互動教學的正確應用、師生平等的教學相長,線下服務社區交流和相關法律理論跟進)三個大的方面進行分析,看到其教學優勢,對照自己不足完善個人工作能力,最終適應時代需要。
關鍵詞:互聯網在線教育;傳統教育;服務對象
一、研究背景
互聯網在線教育迅速發展,吸引大量的人力財力的投入,我從一個傳統教育者的角度討論在線教育的發展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15)》的指導要求下,從政策上已經表明了互聯網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大趨勢,互聯網教育將強烈沖擊傳統教育模式,對于沖擊的程度和變化相應產生的挑戰,我們傳統教育工作者和互聯網教育公司應從找準市場服務對象、營銷模式和弱項修補三個大的方面做出思考。下面就針對學生個體在電腦或手機客戶端接受教育并達到教育目的,從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1.互聯網教育的主要對象
從目前市場看,服務對象范圍比較廣。從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簡寫,這里可以對應理解為幼兒園到高中,到高等教育,再到職業資格培訓,所有教育年齡段都覆蓋。
(1)對知識渴望程度和自制力。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接受教育的渴望和過程中自制能力,這一點,傳統教育模式的實時督促提醒作用,互聯網教育模式望塵莫及。(2)未成年情感和交流教育。對于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需要學習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面對面的情感教育和相互交流。這一點,互聯網教育更是很難做到。3.成年人。以資格考試培訓為目的的人群,則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要求不是很高,而是集中在某一塊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上,同時,個人具有較強的自制能力和知識渴望,因而,這類人群才是重要的消費人群。
2.操作方式
(1)大數據技術應用。互聯網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大數據”在教育這一塊的作用我簡單舉一個例子:在你緊張備考時,“大數據”為你一次性呈現出你之前做題時間超過其他同學平均時間1.5倍的選擇題。怎么樣,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是大大提高了你的學習效率,哪些題該再次練習加強,哪些題不需要再做。(2)將教研成果放入市場中檢驗。必須將互聯網教育放入到市場經濟的供求關系中去,這樣才能催生出大量的人才去創新和完善。(3)盈利方式。課程的收看,免費。也許有人會立刻拿當前現實存在的各個網絡教育案例質問我,但本人依然堅持,并且強調是永久免費。那么,靠什么賺錢?靠廣告、軟件和插件推介,向第三方收費,同時,你還收集到了具有相當作用的大量用戶個人數據。
3.互聯網教育的弱項修補
(1)互動模式的應用。“互動”“互助”“行為評價和誘導”等措施,在賓夕法尼亞的在線學校Cyberf School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應用,國內也有很多公司借鑒使用,但是,這只適用于較小范圍,試想有上千人同時上課提問互動,將是不可思議的。(2)教學相長。一堂課絕不是單純的學生受益,教師也一定能有所收獲。所謂教學相長便是如此。(3)人與人的交流。無論你家里的視頻,音響效果有多好,都無法替代一個活生生的人面對面地交流。所以,針對這一互聯網弱項,增加線下服務和建立交流社區是必需的。在社區中,學員不僅可以交流一些問題獲得新知,還可以鞏固已有知識,最終達到增強用戶黏性。(4)互聯網教育模式相關法律和理論的及時跟進。在巨大利益的引誘下,新生事物總會肆無忌憚蓬勃發展,但往往相應的理論是滯后的,等意識到這一點時,負面后果已經形成,為時晚矣。所以,應該組織有識之士未雨綢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以上三個方面是我對互聯網教育發展的一些思考。希望在這次互聯網教育浪潮中,無論是傳統的教育工作者還是網絡工作者,都要認清優勢和弱項,揚長避短,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代下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涂子沛.大素具[M]北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