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 老老實實做人 干干凈凈干事》等文中引用、
解讀:
習近平同志多次提醒黨員干部要謹防“貪欲”之害,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把握自己,潔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黨紀法規的底線。習近平同志引用老子的“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是強調領導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欲望。而要做到這點,必須經常反躬自問,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斷提高慎權、慎獨、慎微、慎友的自覺性?!独献印分姓f,“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知足就會縱容貪欲之火,最終會導致欲火燎原、紅柳潰壩;《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手握公權卻對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獨鐘,怎能做到潔身自好?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為官發財,應該兩道,領導干部“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絕不能私欲膨脹、以權謀私,最終“不僅毀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給黨的事業帶來很大損害”。
釋義:
出自《老子·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體現了老子的反戰思想。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兼并和掠奪的戰爭連年不斷,給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嚴重災難。這是個“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的年代,連懷胎的母馬都要被送上戰場,以致于產駒于野外。老子分析了戰爭的起因,認為是統治者貪得無厭、不知足所致——“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為嚴重的了,災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深重的了。為此,他提出“知足常足”的觀點,對統治者的無厭欲求發出了強烈抗議和嚴厲警告。
在老子看來,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于不知足,最大的罪過莫過于貪得無厭。不知道珍惜現有的,過分地追逐名利,勢必招來災禍和不幸。好名之人必為虛名所苦,重利之人必為貪利所困。人的欲望有如無窮的溝壑,因而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所以老子十分推崇“知足”。他認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一個知道自我滿足的人自會“甘其良,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因此“知足者富”。司馬遷在《史記》中則從反面加以強調:“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惫磐駚恚嗌儇澵敺蜓池敚褪怯捎诓恢?、不知止,跌入罪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