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的高考作文中,學生以寫作議論文為主,如何讓學生在考場上寫出一篇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記敘文,是當前學生寫作的一大難點。基于此,本文主要從記敘文“要有真摯的情感”“要有曲折的情節”“要有傳神的細節”“重視環境描寫”等四個方面加以探討,以期能對高中記敘文寫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記敘文;情感;情節;細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高考作文分數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語文試卷的最終得分。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夠寫出一篇優秀的記敘文,也成了一線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筆者根據八年來的教學經歷,特從如下幾方面淺談高中記敘文教學策略。
一、要有真摯的情感
“情感真摯”指的是文章里面所要表達的是作者對于社會、人生以及生活的發自作者內心的自然真實的情感。“情感真摯”是“情感真實”這一基礎的升華。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里面講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這里所說的,就是“情感真摯”。
以2007年四川高考滿分作文《定格父愛》為例,該文所選的事件,在中國農村比比皆是,作者卻抓住了這隨處可見的事與隨處可見的人,在表達父愛的偉大的同時,又很好的折射出中國教育存在的亂收費問題。文章緊扣題目,處處真實,水到渠成。
二、要有曲折的情節
清代的袁枚在《隨園詩話》里面講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記敘文所記敘描寫的故事要以情節跌宕起伏、生動曲折為上品。可是,很多的高中學生,由于記敘文寫作訓練時對于情節的曲折這一方面訓練不到位,寫出來的作文情節往往是“流水賬”式。其實,只要學生在寫作前,認真擬好寫作提綱,想好要寫的故事,想好如何讓這個故事寫得有波瀾一點,讓作文有曲折的情節還是很好做到的。對于如何讓故事顯得有波瀾,增強表達效果,可以從改變常規的敘事方式,以及運用諸如“設置懸念法”“鋪陳誤會法”“設計巧合法”“情節突轉法”等學生容易學會的方法來進行。
以2012年江蘇省高考滿分作文《憂與愛》為例,文章在構建結構方面采用了“設置懸念式”與“時間順進式”。作者截取了高考這天的真實場景,為閱卷老師娓娓道來,從媽媽在廚房為自己準備早餐到開車前往高考考場的路上,始終從“我”的角度來展示母親的形象。在時間軸上,又對其層層進行懸念的設置,處處埋下伏筆。
當然,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還應該注意:
1.不要為了追求技巧,而讓敘事雖曲折卻破綻百出,穿鑿附會。
2.避免情節構思方面的老套,別讓一眼就能看出結果的故事,被自己敘述得收不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3.避免將故事情節描寫的過于曲折,卻跟文章中心關系不大。
三、要有傳神的細節
記敘文如果沒有細節描寫,也就不能算作優秀的記敘文了。細節描寫是最為生動、最具有表現力的手法,它往往運用極其精彩的筆墨將主人公的假丑惡與真善美和盤托出,讓閱卷老師評價欣賞。細節描寫在作文描寫中的地位看起來像是贅筆或閑筆,但這卻是學生精心的安排與設置。一篇作文,如果能恰如其分的運用細節描寫,往往能起到刻畫人物性格、烘托環境氛圍和揭示文章主題思想的
作用。
以2012年江蘇省滿分作文《憂與愛》為例,半瞎與丑兒這對賣瓜的父子形象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賣瓜前,父子倆人從同憂到同去;集市上賣瓜時,先是子閑父忙,婦人的一席話卻讓兒子震撼;然后父忙子幫,洋溢著滿滿的愛意;最后父親留著汴塘瓜不賣慰勞兒子,其樂融融!淡淡的憂傷與濃濃的父子情,在作者老到、高妙的細節描寫下盡情展現。
在運用細節描寫時,學生還應該注意:
1.要抓住特征,“求小同而存大異”,小處見大,大題小作,寫出能讓閱卷老師眼前為之一亮的“閃光點”來。
2.細節描寫要具有深刻意義,要為表現文章中心服務。
3.細節描寫要選取具有概括性、代表性和能深刻反映文章主題的事。
四、要重視環境描寫
環境是形成人物的性格并限制人物活動的場所,環境影響和決定著人物的性格。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適當的插入精彩合理的環境描寫對于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烘托人物性格形象、渲染文章氛圍和奠定文章情感基調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穿插在記敘文當中的有意使用的環境描寫,往往能夠讓文章妙筆生輝,讓閱卷老師找到作文的閃光點。
以2007年江蘇省高考滿分作文《懷想天空》為例,文章描寫勾勒出割麥的場景,從而表達內心深處濃濃的情感。作者對于天空的虛實描寫,無論在開頭還是結尾都非常到位。作者在文章開篇,用“明凈”來展現季節特征,用“悠閑”將云描寫得非常富有情味。文章結尾處對于烈日的描寫,用語簡練,卻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因為這其中有農家孩子自己那濃烈的情感。
在進行環境描寫時,學生還應注意:描寫一定要生動細膩。多用修辭,加入必要的修飾語,讓語言生動形象;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要將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作品里面去,讓讀者產生共鳴。
筆者在此基于自己的教學經驗略述己見,希望能拋磚引玉,為學生寫好記敘文,在高考場上取得作文高分略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祝明富.九大特點:把高考作文引向高分[M].北京:語文出版社.
[2]劉永康,張偉.高考作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曲一線.3年高考2年模擬[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陳剛,男,1985年生,漢族,四川南充人,四川省成都市棠中外語學校,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