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丹陽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作文教學存在“模式化教學”等弊端,限制了小學生思想的自由表達。作文教學要提高實際效果,還須解放思想,端正認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并把寫作教學回歸到抒發真情的“本源”上來。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教學;教學現狀;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更加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當下,作文能夠很好地體現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而傳統的應試教育下,教師模式化的教學模式,實則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的寫作必須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內心,把生活融入到寫作中去,充分抒發內心真實情感,以此提高寫作水平。
一、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小學生作文一般都是從簡單的造句、寫話訓練到記敘簡單的事件一步步開始的。現在語文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對作文重要性的認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教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以及小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作文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由于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個漸進的過程,很多教師更傾向于教授成績提高快的內容。作文教學雖表面受到重視,但實際操作中教師對此投入的時間比例相對較小。二是在教學方法上,很多教師更注重方法的講解,把作文教成“套路”,往往忽視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三是現在的“小升初”成了學生繼續學習的一道門檻,學生由于考試的壓力,更為傾向于英語和數學的學習,很少專門去關注作文練習。
二、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提升的主要途徑
(一)作文教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
基礎知識是作文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這里的基礎知識既包括關于作文的基礎知識,如作文的分類、記敘文的六要素、說明文的說明順序等。掌握這些知識是必要的,有助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把握寫作要點。同時,基礎知識還包括語文學習中關于字、詞、句等的積累和語言素養的積淀。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是長期的過程,必須緊緊依托教材,腳踏實地去夯實。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學生可挑選文內重要字詞進行深度把握,比如“囫圇吞棗”“張冠李戴”“枯瘦”等修辭詞語,理解其含義,掌握其寫法,還應學會懂得如何將此應用于實際寫作中。
(二)作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一大法寶,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意志力相對薄弱,學習中容易轉移注意力。作文對大多數小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若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作文教學一定會取得巨大的進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首先是要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讓其知道作文寫作并不困難。其次是要讓小學生寫自己的心里話,記親歷的趣事,勇于表達自己,養成在作文中表達思想的習慣,并讓其懂得作文就是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么簡單,從而消除其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對話情節:師:“母親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給了我們生命,又引導我們健康成長。但現實中母親對我們的管教又是非常嚴厲的,我們成績的好壞她要管,我們做錯了事她又會要我們去跟同學道歉,可以說我們對母親的感情是極其復雜的,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有什么話要對母親說呢?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把要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學生對母親都非常熟悉,平時會有很多的誤解,這樣的作文題能夠激發學生內心表達的欲望,提高寫作興趣。
(三)作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生活
學生之所以感覺作文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小學生的生活相對單調,波瀾不驚,激不起寫作的欲望,且小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還比較低,這樣小學生出現畏懼作文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豐富小學生的生活可以讓其多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讓小學生放下書本、放下手機,走出課堂去參加文娛等集體活動。此外,還應鼓勵小學生在家中多幫父母做一些事情,多與父母溝通交流,逐漸融入家庭生活。同時,豐富小學生的生活還要提高其感悟生活的能力,如在學習《高山流水》這一課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去回憶自己與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珍惜的事,深刻體悟同桌以及其他同學的真誠內心,加強對友誼的理解。
(四)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情感
作文寫作貴在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豐富的現實生活。尤其是小學生作文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真情的習慣,學會感悟生活,勇于表達內心世界。對此,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寫作練習時,若學生沒有感情的醞釀,寧愿晚一點動筆,等到感情得到充足的積蓄后再進行寫作,到時感情的“閘門”一旦打開,情感就會噴薄而出,作文就可以一氣呵成。二是教師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積累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多觀察父母、教師、朋友對自己的愛,從中尋找感情的源泉。三是在課文的學習中體驗情感的表達方法。如學習《飛奪瀘定橋》時,讓學生體會戰士的英勇之情;學習《桂林山水》時,讓學生體會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習《學步》時,感受父親對兒子的那份真摯的疼愛之情。
(五)作文教學要讓學生積累素材
作文寫作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需要學生有較多的文化知識積累和較好的語言素養,以及豐富的寫作素材。素材的積累要讓學生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抓住一切時機豐富自己的知識。如在課文的學習中及時背誦一些優美的語句,尤其是現代教材中很多都是抒情性強的小散文,如《慈母情深》《母親的謊言》《鳥的天堂》等,里面的一些句子學生可以進行借鑒。學生也可以多看一些新聞報道、課外書籍以及多體驗生活來進行素材的積累。大范圍的閱讀與閱讀量對于豐富學生的間接經驗,提高語言素養具有明顯的
效果。
三、結語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即是要學生養成勇于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習慣,多讀書、多積累、多觀察生活、多增加情感體驗,以便其在寫作中能用自己的語言素養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逐日積累語言素材,提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光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2]吳菊花.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導”[J].海峽科學,2012(0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