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麗
【摘要】成語經過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凸顯了漢語言文化的精髓,在成語教學中應設計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學習成語過程中收集、感悟、運用,切實做到學習成語由量提升為質,在快樂的成語學習當中突出一個“妙”字。
【關鍵詞】成語;妙語連珠;妙趣橫生;妙語解頤;妙筆生花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妙語連珠,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成語
以往用相對枯燥的成語解釋來讓學生們學習,難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借用故事或者歷史典故,相信一下子就會激發起學生們“聽故事”的濃厚興趣。例如草船借箭,該成語來自于東漢末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劉聯軍派諸葛亮入東吳與周瑜一塊商議抗曹軍務,而周瑜嫉妒諸葛亮才華,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而“草船借箭”的釋義便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有歷史典故的成語,既讓學生深刻地明白了成語中的含義,更是向學生們介紹了歷史,拓寬了學生的知識。
二、妙趣橫生,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成語
(一)父母題字,子女收集
對于剛接觸成語的學生們來說,他們對成語的掌握量還甚少,為了讓游戲能夠多樣化,掌握更多的成語數量是首要前提條件。學生們在每節40分鐘的課堂學習中能夠獲得的知識量遠遠不足,那么在課堂之外的生活中,學生們可以在每天與父母一起做親子游戲的過程里學習到更多的成語數量。每天學生們回到家要求父母隨便說出一個自己想到的字,學生依據父母提出的這個字,首先自己思考,寫下自己能夠先想到的一切含有這個字的成語,再請求父母一起參與補充,最后通過翻閱書本、詞典、電腦等等渠道繼續拓展含有該字的成語量。第二天交由老師查閱,用紅筆糾正一些不屬于成語的四字詞匯,讓學生們印象深刻。
(二)描述畫面,對出成語
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課本上的精美圖畫,或者指著窗外的景物,抑或指著書包、地球儀等等實物,讓學生盡可能發散思維地說出相應的成語,從而達到理解詞義的目的。如指著窗外校園的花圃,然后根據我的表述,說出他們所想到的成語:
師:春天到了,許多花兒迎風開放了,有迎春花、有海棠花、有梔子花、有白玉蘭花……這可以用哪些成語概括?生:百花盛開,百花爭艷,春暖花開,姹紫嫣紅……
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輕而易舉地意會出成語大意,進而有助于熟記這些成語,達到積累的目的。
(三)成語接龍,排列火車
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在我個人觀點中有三個“最”字特點:最興奮、最緊張、最開心。同學們的積極參與程度凸顯了游戲與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的優勢性。排火車玩成語接龍,能讓同學之間互動、互助,例如第一組的第一桌同學想出第一個成語,成語的最后一個字為第二個同學應想出成語的第一個字,不一定非要是四字成語,但規則是必須為成語,而不是詞匯,可以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但是只能點一位同學的名字起立幫忙回答,老師可以在游戲過程中給予一定的鼓勵或獎勵,同時也對錯誤予以糾正。一堂活潑有趣的課會使同學們興趣盎然。老師如果能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風格、新穎有趣的教學設計,讓同學們學中玩、玩中學,在歡聲笑語中收獲知識,對祖國的千年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這對漢語言文化的教學將會帶來一定深遠的意義。
三、妙語解頤,讓學生們跟濫用成語說再見
下面借用《國語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中的一個濫用成語的例子來向同學們上一堂糾錯成語的課程:
剛上三年級的小明在爸爸出差的時候給爸爸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我最親密無間的爸爸:你好!
最近身體是否健壯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現在正在奮不顧身的學習,前天,老師表揚了我的豐功偉績,我聽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評我愛濫用成語,我以后一定前功盡棄,卷土重來。祝爸爸萬古長存!您獨一無二的兒子小明。
一封簡短的書信,寥寥數語之中就接連出現了多個濫用成語的現象,這種啼笑皆非的例子應是老師教學中的一種尷尬。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些反面例子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同學們正確學習成語,并請同學們找出用錯的成語,并予以糾正。這樣更能加深同學們的印象,懂得糾錯改錯,更是一種能力的提升。
四、妙筆生花,讓學生用成語充實寫作
下面我來根據國內外教學理念結合自身的經驗列舉幾條培養學生用成語充實寫作的方法:
(一)利用成語編故事,開發想象力
1.隨意抽取幾條成語,根據提供的成語,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文章或一則小故事,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2.根據已有的成語故事擴寫成語故事。如“守株待兔”“塞翁失馬”“拔苗助長”等成語,依故事原型,拓展故事情節,繪聲繪色地加以敘述,寫成較為完整的一則故事。3.對不知道出處的成語進行成語故事新編。這種練習不受任何限制,可以發揮學生們在文學創作方面的長處,大膽去構想,只要寫出的情節合理即可。
(二)利用成語進行研究性探討,寫成小論文
美國的老師經常布置一些大題目(如東西方文化對比等)讓中學生去做,而學生也很早就學會了怎樣查找資料,怎樣提出自己觀點。我們也可以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給予探究性大題目啃一啃。比如與成語有關的教學可以寫以下這些題目:
1.成語中的中國歷史;2.成語中的民族風俗;3.成語中的動物世界;4.成語中的足智多謀;5.成語中的戰爭解讀。
這樣的練習可以引導學生盡早學會通過與師長交流、圖書館翻閱書籍、電腦上網收集材料,整理材料,養成鉆研和思考的好習慣。
(三)利用成語進行議論文立意的反彈
對現有成語的反彈,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這是訓練逆向思維的一種好方法。在以前的高考中就曾出現“近墨者未必黑”的題目,像“東施效顰”“異想天開”“班門弄斧”“旁觀者清”等成語,都是為大家寫過而產生了一些好文章的??梢杂幸庾R地找一些成語,然后反其意而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來。
此外,收集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一些成語,寫一篇成語與生活的文章;收集報紙雜志、廣播電臺使用錯誤的成語,并最終寫成分析錯誤成因的文章。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