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媛
摘 要:在當前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政治課擺脫以往的枯燥乏味,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就要求政治課教師轉變觀念,由原來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政治課教學;教師理念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廣大教師應大膽突破傳統教育束縛,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新構建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病,重新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嚴重弊病,教師只需具備兩樣東西:一張嘴,一支粉筆。因此導致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吸收。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通過現代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體驗式”等為主,著重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進行授課,使課堂成為一個雙向互動的、充滿樂趣的教學環境,老師在互動中教學,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學生不但會輕松地掌握基礎知識,還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二、大膽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直觀、形象地展現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與時俱進,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
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制作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直觀、形象的教學課件,從視覺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使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并且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達到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在學生動腦方面多加引導,鼓勵學生標新立異,不唯書,不唯師,不盲從,不滿足已有的方法和答案,鼓勵其去懷疑、去超越、去創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它能做到圖文并茂、影音俱全,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視覺刺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的探究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學生課堂探究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是學生課堂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探究達到什么深度和高度應來源于老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所以,構建以學生為核心的課堂模式,對教師來說并不是解脫,而是更加嚴峻的考驗和挑戰,課前課后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新課程改革不是弱化老師的作用,而是更加強化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對老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知識儲備和良好技能的要求。教師應不斷學習,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好環境下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更新知識,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
四、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突破點是消除傳統的“被動學習、機械學習、接受學習”的弊病。要在引導學生動腦方面下工夫,主要應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給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機會。
教師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應巧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年的教學心得告訴我們,課前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自主解決較容易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來主動學習課本知識,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2.運用探究式教學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定位自己的主導作用,以講解、總結、評價為主。學生必須是探究活動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互相交流,討論合作,聯系實際,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欲,學生才會真正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3.測試反饋階段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曾經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為了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和知識遷移能力,必須對學生進行隨堂檢測反饋,檢測題目的設計必須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體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典型性、針對性和發展性。要精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具有思考價值的題目,使學生在積極愉快和富有挑戰性的狀態下完成檢測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檢測反饋情況及時做好評講,對出現的錯誤及時矯正,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總之,作為教師必須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提供合作、探究學習的條件與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這根主線,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陶占峰.高中政治教學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