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壽亮
摘 要:通俗文化越來越被廣大群眾接受,隨著網絡的發展,通俗文化的傳播途徑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對人們的日常工作和學習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通俗文化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生正處于接觸社會的初級階段,普遍對于新事物比較好奇,接納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強,叛逆心理較強的他們對于通俗文化更感興趣,這些通俗文化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也能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話題,從而促進師生關系和感情的溝通。
關鍵詞:影視劇;廣告語;課外拓展
隨著文化的繁榮、歷史的演變,新舊事物不斷更替,通俗文化也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通俗文化是較容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分布廣泛,而語文教學作為文化的傳承方式,因此對于通俗文化的學習和應用也應
該在語文教學中凸顯出來。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通俗文化的可行性
高雅文化和正統文化以及通俗文化在現實生活中是相輔相成的,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風俗文化是較為常見的通俗文化的表現方式。例如,語文課本中《安塞腰鼓》《端午的鴨蛋》等文章都是敘寫風俗文化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在語文課文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通俗文化的蹤跡也不是無處可尋的,我們要根據這些文章滲透傳統文化與習俗,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感受到傳統文化。而通俗文化通過語文教學平臺能夠充分地表現出來,課文中的通俗文化是對生活中通俗文化的補充和發展,因此,通俗文化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雖然有庸俗的成分,但是本文所講的通俗文化是有益于我們生活學習的部分,通過對這種積極的通俗文化的滲透,可以讓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提升學生的學習
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通俗文化,也是一種有益于學習語文
的教學方式,因為通俗文化更易于理解,也更貼近生活,對于正處于叛逆期和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更好的教學方法。教師適當的引導必然能夠使中學生汲取通俗文化中的營養,那么
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對待通俗文化就成了教師所要努力的方向,力爭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引進通俗文化的方法
1.把優秀影視劇作品引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對于初中生來說,越是新鮮的東西越能夠引起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優秀的影視作品呈現給學生,優秀的影視作品通常都是一些有質量的文學作品經過導演、制作人等精良的加工制作而成的,真實的場景和深厚的情感都能夠引起人的共鳴,通過引進這種影視作品,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記憶,還能夠使學生愿意學習語文。在講解一些課文時,配上影視情節,更能夠使課堂變得生動。例如,在講解《木蘭辭》時放映電影《花木蘭》,讓學生切實地理解戰爭中的磨難以及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堅強勇敢。
2.在日常所見的廣告語中學習修辭手法
我們通常在看電視的時候到廣告就換臺,很少有人去品味廣
告,但是很多廣告語是運用了相當豐厚的修辭手法和語言文字的意義的,好的廣告詞不僅朗朗上口,更有豐富的內涵,所以,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對廣告詞的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些廣告詞已經膾炙人口,這些廣告的創作者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努
力和靈感,這些特色的廣告語的修辭手法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把這些學生都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作為講解的重點,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讓學生明白修辭手法的應用,以及不斷更新知識點和記憶詩詞,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怎樣正確地使用修辭手法,對通俗文化取長補短。
3.通過課外拓展滲透通俗文化
語文課堂上對通俗文化的滲透是片面的,然而通俗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在科技迅猛發展今天,教師還應該通過課外拓展來滲透通俗文化。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推薦讀物或者影視劇目給學生閱讀和欣賞,很多名著的書寫方式可能會給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推薦影視作品
就更好理解,也更利于學生接受,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筆者建議學生通過課外關聯讀物的學習,結合課堂上的文章發現不同
之處,并能夠加深記憶,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于通俗文化的鑒賞能力,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使學生在與人溝通和交流時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
受通俗文化。
總之,在新課改之后,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方法都有所改變,我們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的綜合性人才,所以,初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通俗文化,并且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通俗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要適當地滲透通俗文化,使學生全面發展,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與人溝通和交流。
參考文獻:
任震鈞.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語文教學資源[J].語文建設,2013(06):26-2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