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兵
摘 要: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對教學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設使教學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學充滿靈氣。教學因精心預設而精彩,教學因精彩生成而出彩。從預設中注意的問題及促使精彩生成策略兩方面進行闡述,以追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間的動態平衡,使二者有機融合,讓課堂煥發活力。
關鍵詞:精彩生成;課程資源;生成空間
生成性課堂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時間分配等,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使課堂處在不斷生成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教師要多措并舉,努力追尋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動態平衡,達到預設與生成的融合。
兵法中有“不打無準備之戰”,教學亦如此。在課前,根據學情,教師必須對教學任務和課堂可能出現的“意外”有一個初步、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會游刃有余;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才可能使預設為學生的“有效生成”提供豐富的生長點、著落點。
一、精心預設
1.預設要有針對性
適合學生的需要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師在預設時,要重視學情分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構建符合學生實際,保證授課在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備課時構建符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學習,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預設真正“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
2.關注各種課堂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在課前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有針對性地整合教材,通過選擇、補充、調整內容,讓各種課程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學習,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生成。
3.預設要有彈性,給學生留下生成空間
教師在考慮課堂,預設時,首先,無論是在學習目標的制訂上還是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都要體現彈性要求,要為課堂中學生的實際表現調整內容預留空間或時間。其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要有彈性。設計教學預案時對時間、學生練習設計上都要留有余地,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在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一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追尋“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平衡,讓課堂煥發勃勃生機,顯現課堂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精彩生成
1.生成不能偏離教學目標
預設和生成的本質和價值取向就是有效教學。教師不能為了生成而生成,而應根據教材和學情,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以更好地促進目標的達成。預設要凸顯教學目標,生成要彰顯教學目標。
2.生成要著眼有效教學
生成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滿足學生需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經驗,善于捕捉相關信息,對有價值的生成,將其視成重要的課堂資源加以利用,而價值不大或無效的生成,要正確引領,及時處理,確保動態生成高效有序。只有讓“生成”走向“有效”,只有將“生成”與“有效”的和諧結合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真實的課堂狀態。
3.合理把握生成與預設的度
教學本身就是“度”的藝術。“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見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在于根據實際,巧妙地作出‘無痕跡相應的變動”。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預設而又不拘泥于預設,要不斷地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把有價值的新信息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成為學生智慧的火種。為此,教師要注意分析學生的生成是否有效,是否偏離整體教學目標;要適可而止,對無效的生成要巧妙地引到主體上來,同時教師要注意火候,像廚師做菜一樣控制好課堂氣氛的“溫度”,該放手時必須放,該回歸時一定回得來。
4.教師角色轉變,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觀
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關注學生的體驗,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需求中的生成。一是和諧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想質疑,促進動態生成。二是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三是鼓勵合作交流,把機會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在交流傾聽中調整思路,掌握方法;在合作中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從而開挖動態生成的源泉。四是學會傾聽,用愛傾聽學生的聲音。五是善于發現和利用生成教學資源,發揮教師引領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只要教師有民主的思想、寬容的心態、明銳的眼光、廣博的知識,就能煥發生成,就能容忍生成,就能抓住生成,就能引領生成,就能為學生展示自己提供平臺,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激起“千層浪”,讓預設與生成共融合、同精彩。
參考文獻:
[1]殷曉靜.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性資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劉玉昕.生成性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