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榮
摘 要:教師把地理課上好的關鍵在于對課堂良好的調控,從實際出發,從教法、興趣、語言、情緒等方面對地理課堂進行教學調控。
關鍵詞:地理課堂;學習情緒;教學語言
教師在地理課堂上應該恰當地實施教學調控,使課堂的整個格局變得積極活躍、意趣盎然,使整個教學過程盡在掌握之中,有序穩妥地進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調控方式如下:
一、教學方法的調控
對于高中地理課堂進行教學調控,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注意,把意志集中在課堂上,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要引導別人注意的關鍵在于多樣和新穎。所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新穎程度,決定著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是否有效。
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尋求新穎、多樣,使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迸發出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上。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和學生沒有互動,只是把知識一股腦兒全部“傾倒”給學生,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一定要被取締,要創立一個全新的模式,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踴躍參與其中,實現互動教學。教師也不能長年累月地使用單一的方法進行地理課堂教學,要靈活地、多樣化地使用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信息來刺激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課堂上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中的實踐案例不能千篇一律的,要經常變化舉例方法,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
二、教學興趣的調控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最大動力,學生對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自發地去學習。所以,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強烈欲望,那么教師將會掌握課堂上的主動權,進行有效地調控。
在課堂中指出地理知識中有趣新奇的地方,使得學生對于地理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獵奇心理驅使著學生對地理產生求知欲望。地理知識涉及廣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教師要善于發現其中的吸引力,生動地描繪出千姿百態的地理現象,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直接給學生展現出奇幻的地理世界,與此同時,引導學生不能只停留在物質表層,要深入內部了解地理現象及事物的本因,指出其中的差異和相通性,并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地理的
興趣。
地理教學中也會有一些難記的知識,教師要開動腦筋把一些枯燥的知識或者數字編成學生有興趣、容易記憶的口訣,如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8米,爬爬試吧;京杭運河的長度為1794米,一去就試。34個省份的輪廓記憶,黑龍江省似一只小天鵝;內蒙古像一只雄鷹;海南像一個菠蘿;臺灣像一個香蕉等。這樣可以使枯燥的記憶變得生動有趣,學生也樂于記憶。
三、教學語言的調控
各種教育中都需要語言作為載體由教師開展實施,地理課堂教育調控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科學連貫,通俗易懂,學生會更容易接受,便于理解領悟;教師的語言嚴密有邏輯,慷慨激昂,學生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會對課程更加感興趣,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的語言聲音洪亮,富有節奏,語言清晰,會增強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提高教學質量。在描述地理現象和事物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課堂教學時要控制語速語調來調整課程節奏,調動學生參與教程的積極性,聲情并茂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容易吸收地理知識。
四、學生情緒的調控
課堂教育中教師的情緒決定著學生的情緒,而學生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課堂中,教師應該首先調整自身情緒,達到最佳狀態,保證課堂教育的質量。講課時教師要情緒飽滿,富有感情,對自己充滿信心,學生也會被教師的這種熱情所感染,調動課堂參與積極性,情緒高漲。教師在講解不同內容的時候,根據其內容會有不同的感情狀態,教師可以通過語速語調,抑揚頓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
五、教學反饋的調控
課堂中的信息反饋對于教學質量也有著很大影響,傳統的教育方法只是單方面把書本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完全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狀態,教師講課內容信息量大,所以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很少。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也不是很清楚,整個教學過程也就抓不到重點,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打破傳統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課堂教學的反饋。在地理課堂教育中,教師在講解課堂知識的同時,與學生互動起來,調動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收到學生反饋的信息,能夠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理解情況,找出其中的不足,重點講解,迅速調整教學措施進而使教學更加深入,使地理課堂教育達到滿意的效果。
六、教學的緊急調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遇到許多突發事件,教師要保持清晰冷靜的頭腦,不慌不亂,迅速地做出反應,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合理調控正在進行中的課堂教學。
總之,對于地理課堂教學進行調控,教師要充分掌握其中的主動權,與學生良好地溝通,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課堂教學調控工作中要勇于創新、勇于實踐,在不斷摸索中找到最佳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莊作其.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調控藝術芻議[J].新課程:教師,201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