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專業化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發展的需要。“六段式”教研模式從教師實際和學校現狀出發,整合學校內部資源,有利于新、老教師之間經驗的傳遞,有利于新老教師教育理念的共同更新,有利于教師整體的專業化成長。“六段式”教研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擴展到整個地區,有利于優秀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關鍵詞】“六段式”教研模式;教師專業化成長;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54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專業化既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主題,又是教師個體履行專業責任、提升專業地位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改革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專業化成長成為外在和內在的需要。如何快速、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已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主題。學校總結原有的個人和集體教育教學經驗,組織開展了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研究,實施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備課組為單位的“六段式”教研模式,主要理念是構建專業化成長共同體,通過“同伴互助”“個體反思”“專業引領”的方式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引導教師認識自己的不足,主動提升自己,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進程。這一模式經過在部分學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充分證明符合新時期教育教學的形勢需要,有效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六段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
(一)自主設計
每個教師備課的時候都有做到六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訓練,能夠運用多媒體等教育教學技術進行教案設計。只有做到這些,上課才能心中有數,因為每班學生不一樣,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不一樣,每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自主設計教案。
(二)優選方案
在每個老師拿出自己的教學設計后,就進入優選方案的環節。首先集體互相傳閱大家的教學設計,傳閱后集體評議,指出優缺點,再次改進,選出一種方案作為代表上課的模板。這一環節重在發揮集體的智慧,以一種較好的設計作為藍本,吸收別的設計的優點,形成一個優化的教案。
(三)代表上課
語文備課小組把優化后的教案拿出來讓一位教師上課,業務校長、語文教研組長、語文備課組教師到場聽課。同時由信息中心進行錄像,為代表教師寫好自我反思進行再次實踐提供素材,同時也為業務校長、教研組長日后的教研提供了資料。日常生活中:照鏡子可以修正自己的儀表,自己觀看自己的課堂錄像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尤其對自己教學語言的錘煉、教態的端莊、板書的工整甚至自己的表情都會有所感悟。
(四)聽評調整
語文教師代表上完課后,參與聽課的領導、教師集體點評,針對整個教學設計的實施、雙邊活動的開展提出改進意見。講課教師與備課組教師交換意見,調整教法、學法、課堂語言、作業設計等等,使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臻于完美。古人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日常的相處中,相互之間的探討可能只限于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或者某個不理解的問題的探討,此時的調整能涉及教學的各個環節。
(五)二次上課
根據調整后的教學設計方案,分別由兩名語文教師在不同的班級執教。雖然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風格是個人化的,而且教學的過程也是個變數,不一樣的教師,不一樣的學生,不同的教育機智,會有不同的效果。但有優化的教學設計做指導,備課組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特色創設更優的教學效果。
(六)反思總結
在聽課者集體總結、提煉的基礎上,比較兩次上課的效果,執教教師應在反思中找出優點和不足,找出需要改進和值得推廣和借鑒的教學經驗,并說明原因。每一節優化的教學設計、課件都是備課組的教研成果,也是個人專業化成長的成果,為下一屆教師的教學提供備課資源。
二、“六段式”教研模式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課堂教學是教師實現教學三維目標和學生發展的主陣地,是教師才能展示的舞臺,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課堂教學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是復雜而細致的,沒有充分的備課就不可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原有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內容的條件下,教師能否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要學習課程標準,開發課程資源,了解學生,弄明白為什么教,教什么,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目的明確、方法適當的教學設計方案。新課程教學設計要求“以學定教”,備課成為開放式的過程,備課內容、形式、方法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有教案,還要有學案。因此,同一備課組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十分必要。
今天的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課程的綜合化要求我們實現多方位的合作交流,集體備課顯得特別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新的設計,問題多,困難多,矛盾多,如果這些問題全靠一個人解決比較困難,而靠集體的智慧就會使備課質量有很大的提高。通過集體的交流和研討,“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以情感溝通情感”。最終,備課組推出一個較好的教學設計方案,由一位教師準備上一節試驗課。
本次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是否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否能成為其他教師采用的模板,需要教師實踐才能得出結論。在代表教師上課的過程中,業務領導和備課組教師關注教學環節中情景創設、課堂提問、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環節,及時發現記錄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針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聽課領導和教師及時評課,探討和糾正首次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因為代表教師實踐的是大家共同創造的方案,評課教師可以暢所欲言,評價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既要講優點,更要談不足,共同優化教學設計。
二次上課時,執教者實踐綜合了評課者的建議和意見后修改的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備課組的成員可采用同課同構或同課異構的方式,但二者都要基于聽評調整的方案。
各個環節都圍繞“課堂教學”這個核心的研討,促進了教師對各課型的把握,使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更注重自己對課堂的掌控,更注重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
三、“六段式”教研模式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很多語文教師經歷幾年教學后,對教學環節和教育思想已經相當熟知,認為自己完全勝任教學工作,輕視教師專業化成長。“六段式”教研模式從教學實踐出發,通過集體說課、評課、反思等環節,讓教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主動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實踐新的學習模式。
集體說課時,很多教師會聽到、看到別的教師的創新之處,會對比自己的設計、探討、對話、爭論。備課組成員之間奉獻彼此的經驗,充分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智慧,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自主設計”使各位成員做了更細致認真地準備。
評課時,聽課領導和備課組成員會針對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原有的公開課和優質課盡管也有評課這一環節,但評課往往流于形式,說優點的多,說缺點的少。而“六段式”教研模式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執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實踐大家的思想,因此,評課者能夠放下心理包袱,被評者也能坦然接受。這種“評課”不同于原來意義上的評課,它不對執教者本身下結論,而是在探討更優的教學,增加教學的合理性,更關注的是備課組成員的發展。可以說,它是一種發展性評價。而且領導的重視和參與也能激發老師們評課的積極性,能夠營造一種暢所欲言的氛圍,引領大家進行認真細致地探討。
執教教師重新上課時,整合聽課領導和備課組其他成員的意見,調整教學,再實踐時已是胸有成竹。可以說,他實踐的已是成熟的教學設計。其他成員運用這一教學設計或做適當的調整,在自己的課堂也會有很好的效果。一節令教師自己滿意的課可以增強教師的成就感,能夠激發他教育的熱情,能夠激發整個備課組探究教學的內驅力。教師課改內驅力的產生,會促使教師專業化成長由被動變為主動。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還需要反思這一環節完成。
作者簡介:王曉香,女,1977年生,漢族,河南商丘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