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世界
果蠅的眼睛
果蠅是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生物之一。它只有四對染色體,室溫條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是非常理想的遺傳學實驗材料。果蠅的紅眼基因對白眼基因為顯性,黃眼為一種突變體。這是放大了20倍的果蠅眼睛。

萌物
椎頭螳螂
椎頭螳螂很難被發現,更別提被拍攝到,因為它們的偽裝功力高強,能完美地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攝影師發現這只作祈禱狀的螳螂時,光線條件很不理想,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將一張白紙襯在它身后,既讓它從“隱身”中現形,又借助白紙的反射增強亮度,拍下了這張完美的肖像照。
恐龍化石中發現紅細胞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在一塊未被妥善保存的恐龍骨骼中發現了紅細胞和膠原纖維。領導這項研究的古生物學家蘇珊娜·梅德門特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雖然以前也曾在少數保存異常完好的化石中發現了殘留的軟組織,但我們的這項研究尤其令人興奮,因為我們在保存并不算完好的零散化石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和膠原纖維的結構。”這一發現是在一只恐龍前爪化石中得到的,這只前爪可能屬于一只9米長的戈爾岡龍。如果這項研究得到證實,將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恐龍為什么具有類似于鳥類的恒溫動物的新陳代謝機能。

新發現
雌激素影響干細胞數量與再生力
在全球各地的百歲老人中,有95%以上都是女性。為了探索女性更長壽的奧秘,科學家對兩性衰老進行了長期研究。近期,科學家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雌激素對雌性小白鼠的干細胞數量有直接影響,補充雌激素也可以增加雄性小白鼠的壽命。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或許可以解釋女性為何更長壽。
不過,要完整解釋遺傳學如何影響男女干細胞的老化,科學家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探索。研究人員已經看到,去除小白鼠身上的不同基因能增加雄性的壽命,對雌性卻沒有用。此外,在雙胞胎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與女性相比,男性的染色體端粒較短,這是細胞壽命短的標志。
研究人員表示:“在壽命方面,性別差異起著關鍵作用,不過影響程度可能有所區別。在繼續探求衰老的改善方法,以及維持干細胞的再生能力時,請牢記我們最有效的衰老調節器之一——性別。”
土星最外側的神秘光環
翻開任何一本天文學入門教科書,里面都會告訴你,行星的光環必然存在于距離行星非常近的位置上,一旦光環物質離開行星體太遠,就會形成新的衛星。
對此,美國馬里蘭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道格拉斯·漢密爾頓表示:“這一理論在解釋所有光環現象時的確非常有效,唯獨這一個例外。”漢密爾頓及其同事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中對土星規模最大、最奇特,也是最新發現的一個光環系統進行了描述。這個所謂的土衛九環不僅規模要比研究人員想象中更大,其組成物質的粒徑也似乎小得不同尋常。這些小顆粒不斷地與土衛八相撞,導致后者朝向其運行前方的一面整個變成了黑色。

大宇宙
宇宙時空泡沫尺度限定
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利用X射線與伽馬射線觀測手段,對宇宙中一些最遙遠的天體進行了研究,從而加深了我們對空間與時間本質的理解。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綜合了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錢德拉X射線空間望遠鏡、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以及高能輻射成像望遠鏡陣列的觀測數據,為極小尺度上時空的量子本質(或“時空泡沫”)給出了一個限定。
在我們目前能夠進行測量的最微觀空間與時間尺度上,時空似乎是平滑且不顯示結構的。然而作為一項高度成功的物理學基礎理論,描述原子與亞原子粒子行為的量子理論卻預言時空不會是平滑的,而是像泡沫一樣,由許多非常微小且不斷變化的區域構成,并且激烈動蕩。在量子力學看來,時空是不確定的,處于不斷的漲落之中。理論上,這種時空泡沫的尺度大約相當于一個氫原子核直徑的一億分之一,因此無法對其進行直接測量。如果時空的確具備泡沫本質,那么對其進行空間大小測量時就應當存在一個精度上的極限,因為光子從中穿越的大量量子“泡泡”的大小將會隨著時間發生漲落。基于其采用的不同時空模型,這種空間尺度上的不確定性將隨著光子在宏觀宇宙距離內以不同的速率發生累積。
驚人能量和復雜烈焰

乍一看,這張照片就像一幅抽象畫。然而,實際上它顯示了太陽表面驚人的能量和復雜的烈焰。巨大的冕環物質爭先恐后地想要掙脫束縛,而太陽表面的磁場使它們扭曲成各種奇異的形狀。冕環位于太陽黑子周圍,且處于太陽表面的活躍區域。也因為太陽表面磁場的存在,這些冕環彼此交纏。有些冕環可以存在幾天或數周,但大多數冕環很快就會發生變化。照片由美國航空航天局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搭載的大氣成像組件拍攝。通過以不同波長——也就是不同溫度——觀測太陽,科學家可以看出物質如何在日冕中穿行。這也為解決其他問題提供了線索,例如是什么引起了太陽上的爆發,是什么使得太陽大氣層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1000倍,以及為什么太陽的磁場始終在變化等。
黑洞的“毛毛球理論”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薩米爾·馬瑟博士提出了一個詭異的理論,認為黑洞的邊界將不會摧毀任何接觸它的東西,而是制造出一個幾乎完美的“復制品”,并一如既往地存在下去。他認為黑洞要比我們原先設想的溫和得多——如果有朝一日地球被一個黑洞吞噬,我們甚至都不會注意到這件事的發生。在論文中,他稱這種黑洞對物體的復制是“并非完美的”。這種不完美性很關鍵,因為它不僅允許復制的發生,還將“并非所有黑洞都是相同的”這一重要事實考慮在內。在宇宙學上,非完美性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我們身邊的一切能夠存在便是大爆炸時的非完美性產生的結果。只有這樣,引力才能將物質聚集在一起并形成恒星、行星和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