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現在越來越多人回國創業,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表達,位置就代表立場。你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很清楚看到你的信心在哪里?!?/p>
上海創客素描
上海的創客群體中,范凌是標準的學院派。父母是高校教授,從小在書香門第耳濡目染,順理成章地長成了學霸一枚。他從同濟大學建筑學專業畢業后,分別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并在中央美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過。
在美國象牙塔的生活,在外人看來體面而安閑,教書育人也一直是范凌的興趣所在。但在見識了美國互聯網的充分發展之后,他逐漸萌生了一個想法:投入到正在發生的互聯網變革中去。
“我以前一直覺得教育可以影響人,但后來發現互聯網對人的影響更加直接。因為教育是影響人的思想,人思想上的改變傳遞到行動上,有個時間差,而互聯網是影響人的行為,對人的改變是即時的、具有沖擊性的?!狈读枵勂鹚麆摌I的初衷。
在美國,互聯網是技術的進步;而在中國,互聯網彌補了原來基礎設施建設的諸多不足。范凌選擇回中國創業,“哪里的商業形態、社會形態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哪里就有創業的機會”。
他深厚的學院背景讓他的選擇更易被人理解?!叭绻粋€90后要創業,父母親友會問他,你想清楚了嗎?而當你以大學教授的身份創業,大家會覺得,你有足夠的理性去想清楚這件事?!倍髞盹L投青睞范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認為一個人愿意放棄在美國的教職、安穩體面的生活去嘗試做一件事兒,那么這事兒應該靠譜。
范凌剛回國準備創業時,團隊里大部分的人曾是他的學生。五六個人的創始團隊天天泡咖啡館“上班”。每人帶個筆記本,點杯咖啡,一坐下就開始“頭腦風暴”。
在泡咖啡館的時光里,大家決定做一款互聯網工具,幫助設計師、美術編輯等創意階層對接科技企業的需求,為企業提供UIUX、VI等形象設計。后來這個平臺被命名為“特贊”(tesign),取tech+design的合體。
時間久了他們成為咖啡館的熟臉,店長會調侃,“又來上班了?今天還是只點一杯咖啡?”范凌就再多加幾塊蛋糕?!芭赃呉蛔朗橇硪粋€創業團隊,也泡了好長時間?!彼星袑崒嵏惺艿絿鴥葎摌I氣氛的濃厚??Х瑞^辦公階段持續了一個月,直到“特贊”完成天使輪融資。
站在政策的風口上
作為一枚曾經的設計行業從業者,范凌身邊有很多設計師朋友和學生,他很了解這個創意階層的生態?!霸O計師都喜歡自由自在地工作,在一個放松而專注的狀態中捕捉靈感,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且會為出色的作品驕傲。所以創意階層最不適合被綁縛在一個辦公室中,在一些人際關系瑣事中消耗時間和精力。”而另一方面,企業的升級也迫切需要創意與設計的介入,設計師和企業之間需要一個橋梁。
很多設計師都不愿被束縛在一個大企業中,但如果自己出來創立工作室,又需要為拉業務而奔忙。范凌看到過很多才氣出眾的設計師,最后淪為蹩腳的商人。“我有一些朋友,設計才華過人,拿過很多有影響力的獎項,但自己出來開公司以后,每天開著寶馬車去談客戶,跟人拼酒到很晚,才華都荒廢了。這并不是設計師喜歡的工作狀態。”
因此,他想通過互聯網去改變設計行業的生態,搭建一個平臺,讓設計師可以和有設計需要的企業對接,他們可以享受自由職業者的輕松狀態,又不用為到處找客戶犯愁。

當他著手去做這件事時,發現自己站在了風口上。
“創業最重要的是看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里最重要的是天時?,F在我發現,天時是對的?!闭畬Α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的鼓勵和支持,給了創業者很強的信心。范凌和他的團隊搬入上海復興SOHO創業園后,接待過多位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層的考察?!鞍ㄉ虾J形瘯涰n正,市領導基本都來過。”
和來訪官員的深度交流,為創業者解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問題。比如設計師通過互聯網平臺接到企業委托的項目后,個人很難開具發票,“特贊”團隊經過和黃浦區政府的協商,黃浦區稅務部門愿意幫助個人設計師代開發票。在下一步的探索中,“特贊”平臺嘗試代表設計師與企業簽訂設計合同,代開發票,降低個人設計師的商務成本。
站在風口上,創業者起飛特別快。
范凌介紹,從今年6月上線以來,已經有2000多個設計工作室/個人設計師在平臺上注冊,其中有800多個接到了企業發布的項目。而在平臺“下訂單”的甲方企業中,既有一些像36氪這樣的互聯網創業企業,也有SOHO、綠地等傳統行業知名企業?!皬臄祿砜匆呀浻泻芏嗥髽I重復購買,說明他們對平臺上的設計師很滿意。”“雙十一”促銷即將到來,很多商家市場宣傳需要分包大量的設計項目,“最近平臺上業務量提升很快。”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視察上海復興SOHO 創業園,考察了范凌的企業。
最初搬入復興SOHO時,范凌團隊只有6個人,幾個月時間里已經擴展到30多個,二樓帶露臺的辦公室已經容納不下這么多員工,團隊搬到了樓下。而他們這樣的發展速度,在創業園區里并不是特例。上海復興SOHO年初剛開業時,因為人氣冷落,潘石屹不得不在租金上打六折攬客,而幾個月過去,這里已經是一位難求,外灘和東海廣場的SOHO空間也相繼開業。上海的創業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期待政府提供公平環境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中國經濟在“十三五”期間的表現,處在風口的互聯網創客更不會例外。
國家大力倡導創新驅動經濟,給了創業者無比的信心。而風向對了,風力有多大?會給創新行業帶來什么?這些是創客所關注的。
范凌認為,對于真正做實事的創業來說,對政府最大的期待,并不是各種補貼和激勵,而是創造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耙郧耙灿兄薪閬碚椅遥f是能幫我們申請一些政府補助,但需要支付給他一定比例的傭金。我們團隊大部分是海歸,比較適應公開透明的游戲規則,不愿意去通過一些渠道拿錢?!?/p>
在他看來,真正做事的團隊,未必有時間精力去申請補助,但也有很多專門拿政府補助的團隊,靠包裝項目賺錢。結果會變成,政府補助的初衷是好的,但卻造成了不公平。“比起補助,我更希望政府可以在文化創意領域放開手腳,國家隊少一些,給創新企業比較大的空間?!?/p>
現在“特贊”平臺上的設計師,有1/5是設計公司,1/5是受雇于大公司的設計師,有本職工作,但工作限定比較多,沒有發揮空間,希望以“玩票”的性質接一些和本行不同的工作,發揮創意。還有3/5是個人設計師,不受任何人雇傭,靠接項目的方式養活自己。
互聯網對設計行業的改變,范凌已經看見,并且相信未來五年會更切實可見。當然,其他領域,互聯網也在促發改變?!艾F在最大的擔憂是,劣幣太多會提前消耗互聯網的資源和概念?!?/p>
另外,未來五年范凌的最大希望是企業可以在國內上市?!斑^去A股不會讓不盈利的企業上市,但現在創業板、科創板都起來了,以后中國的創新企業未必要去納斯達克上市,在國內上市也有可能性。事實上,現在很多創業者都很看好國內資本市場?!?/p>
互聯網創業企業大部分都是拿美元風投,所以過去在美國上市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但現在內因外因都不同了,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拔业目蛻粼趪鴥?,我要做的事也在國內,在中國上市是最合適的?!?/p>
回國創業代表著
對國家的信心
當不少國內的中產階級把移民美國提上家庭議事日程,像范凌一樣已經美國謀得穩定工作的高知群體,卻在逐漸考慮“回遷”。過去,赴美求學、工作、組建家庭,過上有房有車有娃的生活,幾乎是一種“知識改變命運”的成功范本,但現在這個標準正在動搖。
一位互聯網行業大佬曾這樣描述自己回國創業的初衷,美國的生活非常安逸,周末全家人開車到郊外,往草地上一躺,周圍一堆吃的。但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也變得無趣,人生缺乏動力和目標。于是很多不甘平庸的人才看準中國市場的變化,以及變化帶來的機遇,毅然回國創業。
向往移民的國內中產階層,他們的困擾和憂慮都有著共性,范凌也感同身受。“我在伯克利的房子推窗可以看到海港,產權都是屬于自己的,價格只有上海房價的三分之一?!北鄙蠌V深的高房價,讓不少中產憂心忡忡,不知道房價泡沫何時破裂,自己為之奮斗半生的不動產會大幅縮水,因此紛紛考慮在國外置業。而對于資產泡沫憂慮的背后,實質上是通貨膨脹帶來的不安定感。
此外,子女教育也是中產階級的關注焦點,國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很多人不惜通過赴美生子,或是舉家移民等途徑,為孩子謀得一個美國身份,以求將來學業事業上能一片坦途。
范凌女兒在美國出生,擁有美國身份,今年3歲。他希望自己女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叭绻敕ǘ啵袊绹鴮λ家粯?,中國可能更適合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如果她更希望安穩,沒有什么想法,美國可能更適合普通人生活?!?/p>
雖然這里有憂慮,但這里也承載著中產階級的夢想?!艾F在越來越多人回國創業,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表達,位置就代表立場。你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很清楚看到你的信心在哪里。”
有人說,創業是中國社會實現階層上升的最有效的通道,不少創業者都懷抱著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范凌希望在創業成功,實現完全財務自由以后,自己可以回到校園里去教書?!敖虝俏乙回灥呐d趣,做特贊是我這個階段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