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之后,國家主席習近平直飛南部非洲,對津巴布韋和南非進行了國事訪問,并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從歐洲到非洲,這就是11月29日到12月5日期間習近平外訪行程。周末要出差,已經成為近段時間以來習近平的工作常態。
從土耳其到菲律賓,隨后又到法國,再飛非洲……此舉在學者看來,是典型的“旋風外交”。“旋風”過處,未來會怎樣?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外交發力,將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以與非洲合作為例,不僅僅是中國提供600億美元支持相互合作,未來三年的“十大合作計劃”,還將中國與非洲的關系提升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將呈現出——合作目標更加明確、合作領域更加廣泛、合作理念更加清晰、合作效果更加顯著等特征。
周末出差早有準備
“習總很累,很忙,夙夜在公。這不,咱們要過周末,他卻又要出差了。14日至16日赴土耳其,具體說是安塔利亞,出席G20。17日至19日到菲律賓,馬尼拉,出席APEC。”早在11月中旬,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就發布了《周末,習總要出差》一文。
11月27日,“學習小組”再發一文——《又出差,習總周末都干嘛》,開頭是這么寫的:“習總很忙!今年下半年,頻頻出差。上次,出席G20和APEC雙峰會,就是周末出發。這次,要去巴黎和非洲,又是周末開始!”
“這是典型的旋風外交。”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倪樂雄如此評價。早在習近平早前訪美訪英之際,歐美媒體對習式外交風格,即有了一個概括性稱呼,謂之“習旋風”。“習旋風”一時甚至成了網絡熱詞。親和、務實、睿智、大氣,這是國際媒體概括的“習旋風”之風格特點。
此番,“習旋風”來到南部非洲。12月1日,習近平抵達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開始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并會見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次日,習近平又抵達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開始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并會見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隨后,習近平又出席于約翰內斯堡舉行的中非峰會。在南非期間,習近平于12月3日在約翰內斯堡會見了幾內亞總統孔戴、多哥總統福雷、加納總統馬哈馬、加蓬總統邦戈、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莫桑比克總統紐西、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馬里總統凱塔、吉布提總統蓋萊等9位非洲國家領導人。當天,習近平還曾在比勒陀利亞會見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之后,在12月5日,習近平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再次集體會見17位非洲國家領導人。
在12月4日于約翰內斯堡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習近平提出把中國與非洲的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推進雙方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中方愿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并提供600億美元支持這十大計劃。
這是一次早有準備的外交活動。早在一年前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即對2015年的中國多邊外交主動戰有過展望。當時有媒體梳理出三大亮點。一是利用聯合國成立70周年契機,大力倡導多邊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二是利用2015年下半年在南非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進一步鞏固和非洲等發展中和最不發達國家的關系。三是利用2015年將設定新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機遇,并結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展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可見,今年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習近平的周末出差,是早有準備的。特別是在完成了與聯合國成立70周年有關的外事活動,完成了對美英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國事訪問以后,根據工作日程,2015年習近平外交最后一個大動作,無疑是在巴黎氣候大會之后訪問非洲。
“中國夢”與“非洲夢”
在一年前的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曾強調特別要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說話,以及做好對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義融利。也即明確傳達中國在新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中,不會只顧及一己私利的明確信號。中國會將“中國夢”與“非洲夢”相結合,讓中國發展的福祉惠及伙伴國家。
當“習旋風”來到津巴布韋,穆加貝總統夫婦、兩位副總統和外長等到機場迎接。令人印象深刻的,更有當地群眾載歌載舞,以“陽光炙熱之洲”特有的熱情歡迎中國貴賓的到來。
津巴布韋,是個地處南部非洲的內陸國,1980年才剛剛獨立建國。年逾91歲的總統羅伯特·加布里埃爾·穆加貝,從1960年代開始,曾長期從事對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斗爭,算是一位“老革命”——打過仗、坐過牢。作為津巴布韋的開國元勛,其治下的國家一度失業率曾達80%,人們忍饑挨餓。然而,亦有報道顯示,津巴布韋國內的經濟情況正在好轉。比如今年由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六屆“孔子和平獎”,即授予穆加貝。穆加貝的獲獎理由是:“自20世紀80年代擔任津巴布韋總統以來,克服重重困難,始終致力于構建國家政治經濟秩序,造福津巴布韋人民,并大力支持泛非主義和非洲獨立,為復興古老而璀璨的非洲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他在2015年2月擔任非洲聯盟輪值主席迄今,以91歲高齡往返奔波于世界各地,積極推動非洲和平事業,為21世紀人類和平歷史進程注入了史詩般的活力。特此授予2015年第六屆孔子和平獎。”不過,穆加貝后來未去領獎。而孔子和平獎的設立,本身也與中國政府沒多大關系。九旬高齡的津巴布韋總統,親自到機場歡迎習近平,可見他對中國政府的態度。
一直以來,鞏固中非關系是中國外交的基石,“不忘非洲兄弟”體現了中國人不忘本的品質,因為新中國一直記得1970年代是非洲兄弟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抬進”了聯合國。
當年在外交部歐美司工作的周南先生曾回憶,當時聯合國表決時,不少非洲國家的代表都是他在駐坦桑尼亞大使館任職時的熟人。周南說:“26屆聯大時,阿爾及利亞和阿爾巴尼亞等23國提案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在當時的國際社會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天,聯合國大會先是否決了美國提出的恢復中國席位需要2/3多數通過的所謂重要議題提案,后來又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兩阿’等23國提案。表決結果一出來,許多非洲國家代表都站了起來,熱烈鼓掌。”
而1980年方獲得獨立的津巴布韋,雖則沒能趕上1970年代友華之熱潮,卻是21世紀對華友好的先鋒。早在2002年,津巴布韋就第一個提出“向東看”政策,與中國對非政策遙相呼應。“習主席此次訪津,其主旨是增進兩國友好,探討各領域合作新機遇,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政治上相互理解和支持,發展戰略緊密對接,密切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協作——相信此訪將推動‘中國夢’與津巴布韋的民族復興夢交匯對接,中津友好必將有著更加美好的‘將來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劉瑋如此評論道。
本次在南非,習近平所會見的非洲國家領導人中,諸如幾內亞、多哥、加納、肯尼亞、馬里等國,正是當年將中國抬進聯合國的的非洲兄弟。
南非當年是投了反對票的,沒辦法,那時處在白人當局種族主義治下的南非,與今日之南非截然不同。南非現任總統祖馬,當年為了推翻種族主義,和曼德拉等人一樣,鬧過革命坐過牢。直到1990年代中期,南非才在曼德拉、祖馬們的努力下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并在隔絕于聯合國20年后重返聯合國。
12月5日,是曼德拉逝世兩周年的日子。在約翰內斯堡峰會總結發言中,習近平首先表示了對曼德拉的緬懷。
自1998年中國與南非建交以來,短短十幾年間,兩國關系實現了從伙伴到戰略伙伴、再到全面戰略伙伴的“三級跳”,堪稱近年中國同非洲乃至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的典范。乃至習近平在會見南非總統祖馬時表示,中方重視發展中南“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系。
南非駐中國大使姆西曼用“實現巨大進展”來形容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的發展勢頭。目前,南非是非洲大陸中國僑民最多、與中國建立友好省市最多、吸引中國游客最多和接收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不久前,國航剛剛開通了北京至約翰內斯堡新航線。不僅如此,中南兩國建交十幾年來在政府、立法機構、政黨、地方省市、民間等各個層面都建立了友好交流機制,兩國在人員往來、旅游、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兩國在去年和今年成功互辦“國家年”,這是中國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辦國家年活動,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推進中南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打開了大門、提供了平臺。
“中國夢”與“非洲夢”該如何結合呢?且看南非總統祖馬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所說。他使用了一句中國俗語來號召非洲各國領導人——“人心齊,泰山移”,并認為“非洲和中國間有著獨特的戰略伙伴關系”,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圓滿成功,為未來更深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非洲各國國情不同
習近平在中非論壇上說:“中方始終主張,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情應該由非洲人說了算。”這一點,贏得了在場非洲各國領導人的贊賞。
而在分別會見非洲各國領導人時,中國與各國就具體問題,也有具體的合作方式。比如在與幾內亞總統孔戴會見時,習近平提到了去年幾內亞發生埃博拉疫情時,中國出于兄弟情誼,率先行動、緊急馳援。幾內亞作為首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兩國傳統友誼深厚。而另一個令海外特別是一些國家軍方關注的,則是在與吉布提總統蓋萊會見時,習近平對吉布提為中國艦隊提供支持和便利表示感謝。中國艦隊在亞丁灣和索馬里海域實施護航任務,吉布提給予了大力協助,卻也引起了一些別有用心之輩紛紛“表示關切”。而習近平明確提出,歡迎吉方以適當方式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中方愿同吉方加強和平安全合作,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溝通和協調。蓋萊表示,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在公路、信息技術、電信等領域加強同中方合作。
在與馬里總統凱塔的會見中,習近平強調,馬里首都人質劫持事件造成包括3名中國公民在內的重大人員傷亡,中方對這一殘暴行徑予以強烈譴責。中方將加強同馬里以及國際社會合作,堅決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回看11月20日在馬里首都巴馬科麗笙酒店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該事件中麗笙酒店內約170名人質遭劫持。其中4名中國人獲救,3人遇難。凱塔再一次對遇難的3名中國公民表示沉痛哀悼,并表示,他們是來幫助馬里國家建設的。馬方感謝中國一貫支持馬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馬里的維和行動。
在習近平訪非歸來以后,在中國與非洲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際,中國該如何全面了解非洲,如何與非洲各國打交道,是個頗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研究員武心波說:“目前中國學界對非洲各國的了解程度還是相當低的,許多情況了解不夠,深入更不夠。”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是國內不多的專門研究非洲問題的機構,該院副院長王珩認為,本次約翰內斯堡中非峰會,是在中非經貿合作步入多層次、寬領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舉行的,中非合作領域從以政治、經濟為主,逐漸發展到安全、社會、思想、人文、投融資、援助、非洲一體化、民間交往以及非洲和平與安全等領域,呈現全方位、綜合性合作的發展態勢。
前不久在上海師范大學,記者曾采訪過一場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全國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目前各高校八九成英語專業本科,仍以語言技能教學為主,單以英語專業來說,許多院校對西方文明史等教授不足,更遑論國別不同更當區別對待之。以非洲為例,其中一些國家曾經是英法等列強的殖民地,諸如南非、津巴布韋、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加納等國的英語,是否值得研究?是否值得一些院校特別重視之?再比如法語,在非洲甚至形成了大約三種類型的變體——西非、中非、東非的非洲黑人法語;西北非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所說法語;印度洋中留尼汪、毛里求斯、塞舌爾等地人所說法語。所有非洲法語變體都和標準法語的發音和詞匯有所不同,更遑論語言延伸出去的文化、宗教等等問題。
在歐洲殖民文化影響之外,非洲本土文化是中國人更感覺陌生的。非洲各國國情不同,北非、中非、東非、西非、南部非洲五個地區不下六十余國。如何如習近平在中非論壇上所說,“匯聚起中非24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本身仍需加強對非洲的深入了解。當然,無論如何,在“習旋風”過處,中非合作發展的大勢是——將來會更好。加強對非洲的深入了解,則會使得這樣的美好更快到來。
中國與非洲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五大支柱”
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提議將雙方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為此做強和夯實“五大支柱”。
第一,堅持政治上平等互信。高度政治互信是中非友好的基石。我們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在事關雙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要堅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維護公平正義。中方始終主張,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情應該由非洲人說了算。
第二,堅持經濟上合作共贏。中國人講究“義利相兼,以義為先”。中非關系最大的“義”,就是用中國發展助力非洲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非政治互信和經濟互補的優勢,以產能合作、三網一化為抓手,全面深化中非各領域合作,讓中非人民共享雙方合作發展成果。
第三,堅持文明上交流互鑒。世界因為多彩而美麗。我們為中非都擁有悠久燦爛的文明而自豪。我們要加強中非兩大文明交流互鑒,著力加強青年、婦女、智庫、媒體、高校等各界人員往來,促進文化融通、政策貫通、人心相通,推動共同進步,讓中非人民世代友好。
第四,堅持安全上守望相助。貧困是動蕩的根源,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方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主張解決安全問題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愿意積極參與非洲加強維護和平安全能力建設,支持非洲加快發展,消除貧困,實現持久和平。
第五,堅持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中非在國際事務中擁有廣泛的共同語言和共同利益。我們要加強協商協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維護共同利益。中方將繼續在聯合國等場合為非洲仗義執言、伸張正義,支持非洲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