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2012年來韓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是162.6億美元,同比增加了18.9%,呈現出韓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史上最大增加幅度。
“FTA經濟領土”或者“FTA大國”是近年韓媒鼓噪出的新名詞。韓國“FTA經濟領土”是指與韓國簽署自貿協定(FTA)的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占當年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目前,韓國“FTA經濟領土”突破了80%。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FTA大國”。
韓國得以克服1997年的東亞經濟危機、2008年以來的世界金融危機,與它實施的自貿協定(FTA)戰略是分不開的。韓國FTA戰略奏效,具體表現在大幅擴大出口額、增加貿易順差、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增加就業等幾個幾方面。
一是與FTA伙伴國的貿易額急劇增加。
韓國與2006年開始FTA生效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EFTA),2005年的交易額為29億美元,2010年增加為92億美元,增幅為3.17倍。
韓國與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PA,相當于FTA)2010年1月1日生效,一年后的2011年,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同比增加44.5%。
韓美FTA是2012年3月15日生效的,2013年,韓國對美出口額同比增加4.1%,2014年增加6%。
當雙邊FTA生效時,對于協定中規定立即實行零關稅或關稅下調的產品出口促進更大。
如韓國歐盟FTA是2011年7月生效的,這年7月,韓國向歐盟(EU)地區出口的汽車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84%。自韓國與歐盟FTA生效后的6個月里,下調了關稅的商品出口增加了27.1%,這遠高于歐盟在同一時期從世界各國進口的同種商品的進口增幅(6.4%)。
FTA生效后,韓國與FTA伙伴的雙邊貿易額占韓國外貿總額比重不斷上升。
根據韓國海關稅廳公布的“2011年FTA簽署國交易現狀”數據顯示,2010年,韓國與7個自由貿易區間的交易總額達到了2962億美元,占該年韓國貿易總額1.0809萬億美元的27.4%。
二是對FTA伙伴的外貿順差不斷擴大。
韓國與印度FTA2010年1月1日生效。截至2010年11月,不到一年,韓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達到52.3億美元,比2009年一年的順差38.7億美元,多出13.6億美元。
韓國與東盟的貿易收支方面,2006年為23億美元順差,2010年達到91億,增加了近4倍。
據2013年海關資料顯示,2012年,韓國與美國、智利、秘魯、印度、歐盟、東盟等FTA伙伴國的外貿獲得了511億美元的順差,這比2011年增加了37%,比韓國2011年一年的貿易順差總額226億美元還要多。
據韓國貿易協會在韓美自貿協定生效一周年發表的報告中指出,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韓國對美貿易順差為147.2億美元,同比增加45.2億美元。
三是帶來外國直接投資的急速增加。
韓國FTA伙伴多,“FTA國土面積大”意味著,凡在韓國生產的商品,輸往其FTA伙伴國時,都可以享受零關稅或關稅下調的待遇,這就使得很多外國企業紛紛到韓國投資,以取得韓國原產地的資格,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題為“韓國歐盟自貿協定生效后韓歐對外投資動向及啟示”的報告。指出,自2011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歐盟成員國對韓國投資總額達35.68億美元。制造業投資增長100.2%。服務業投資增長37.4%。
根據韓國知識經濟部的資料,2012年來韓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是162.6億美元,同比增加了18.9%,呈現出韓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史上最大增加幅度。韓國知識經濟部有關人士分析說:“2012年外國人直接投資引發的就業效果會在日后3年里達到約10萬個”,“韓國與美國、歐盟的FTA生效效果提高了對韓國經濟的信賴度,這對外國人的投資產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