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香
自豆豆1歲8個月到他3歲半,我在家做了將近2年的全職媽媽。其間家人從反對、質疑逐漸變成支持、理解;我自己也從手忙腳亂轉變成淡定輕松,并在豆豆上幼兒園后,重新迎來事業的春天。
有人問:“你是怎么成功轉型的?”我想了半天,想不起自己做了什么特別的事情,唯一的感悟就是:“做好當下的自己,接著,路就出來了。”

全職第一天:幾乎累到癱瘓
我現在還記得全職的第一天,簡直混亂到了極點。
那天,按照平時的習慣,豆豆還是早上7點起床。我給他喂完奶,笑嘻嘻地跟他說“早上好”;豆豆也高興地說“媽媽早”。開局不錯嘛。
問題是從吃飯時開始出現的。我給他帶圍嘴時,遭到了小家伙的激烈反抗;為了避免更多的沖突,我只好繳械投降。結果一頓飯下來,小豆豆滿嘴滿身都是稀飯和雞蛋,而且還不愿意換衣服,我只好又跟他進行了一番殊死搏斗。
剛平靜下來,小魔頭看上了我的牙刷牙膏,非要拿著玩。玩就算了,還把牙膏放到嘴巴里。吃牙膏可不行!我利用力氣比他大的優勢,強行奪了過來。后果當然是:又一場大哭。
過了好一會兒,豆豆的憤怒才算平息下來,獨自在床上玩起來。沒一會兒,突然大喊“媽媽”。我過去一看,頓時傻眼了:橄欖油灑了一床。原來昨晚給豆豆洗完澡以后,我拿了瓶橄欖油給他做撫觸,結果忘了拿走。現在床單、枕套、豆豆身上,全是橄欖油。
可這是我的錯,對不對?是我忘記收拾,不能怪豆豆。誰知我忍氣吞聲正打算收拾殘局時,小豆豆已經等在門口,迫不及待地要出去玩……玩就玩吧。可因為出去得晚了點,中午時分又沒玩夠,結果,該走的時候,豆豆死活不愿走,最后筋疲力盡才回家。這時的他除了想睡覺,哪里還有心思吃飯?整頓飯吃下來,我是連哄帶騙,他是連哭帶鬧,最后飯沒吃完就睡著了。
而等待我的,除了吃飯,還有那一大堆衣服床單。對了,晾衣服的搖桿哪去了?小豆豆是把它藏到哪個袋子里了?哦,天哪!
這樣好一番折騰,晚上等他睡覺時,我已經是半癱瘓狀態了。
求求你認可我吧!我很優秀
除了累,心理壓力也不小。剛開始我特別敏感,總覺得自從沒上班了,別人不管什么都比我好。為了找回自己那點可憐的自信心,我拼命做公益:長期義務幫助哺乳有困難的媽媽;帶著孩子冒著烈日向一些單位推廣母乳喂養室;三更半夜還悄悄爬起來回帖……
這種極端狂熱背后,隱藏的是一顆自卑的心。我真正的內心獨白是: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沒有工作,將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求求你,認可我吧,我很優秀!
這樣的心態,一旦被帶到家庭中,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豆爸但凡說一句不滿的話,比如“家里怎么這么亂啊”,我馬上就不甘示弱地回擊:“你指責我?你自己帶一天孩子試試?我累死累活你沒一句好話,就來指責我!”甚至內心解讀為——“因為我不掙錢,在家吃閑飯,所以他嫌棄我。”
這樣的心態下,家里自然爭吵不斷。
大人狀態好,孩子才會好
我們盡量不讓爭吵在孩子面前發生,但豆豆還是感受到了父母間緊張的關系。
有一次,我們一起出去玩,豆豆突然放開我牽他的手,把爸爸的手抓了過來,放在我手里,自己則站在后面看著我們,咯咯笑個不停。一整天,只要我跟豆爸的手一松開,他就跑過來幫助我們重新拉好。
他看我們牽手時那種幸福洋溢的笑臉,瞬間將我和豆爸的心防擊碎。這是2歲的豆豆在用他僅能想出的辦法維系父母之間的關系!那天晚上,我們深刻反省了自己,消除了之前的很多誤解,共同制定了育兒和學習計劃。
我開始頻繁參加培訓。剛開始是與育兒相關的,后來慢慢意識到,育兒的問題其實是父母自己的問題——“所有的關系,包括親子關系和親密關系,究其根源,都是我們和自己的關系。只有當我們和自己的關系處理好了,才有可能處理好其他各種關系。”
不知不覺,我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前,我遇事總想分個對錯;現在,當別人和我的意見有分歧時,我會先想一想別人說得有沒有道理。從前,我動不動就發脾氣;現在,我一有情緒就開始自我覺察:我為什么會生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覺察過后,我嘗試接納自己的情緒。
努力做好了當下的自己,我驀然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孩子越來越合作;跟老公的感情越來甜蜜;事業前景也一片大好。
所以,我的故事告訴大家:養育不光是面對孩子,更多的是面對自己。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狀態好的媽媽,不管是全職還是在職;媽媽輕松愉快,平靜安詳,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