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導語:2014年以前,ISIS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可是在2014年6月以后,這個恐怖組織在很短的時間以驚人速度發展壯大,并且還在世界的眼皮子底下干下了一系列血腥暴行。
正文:
就目前來看,盡管多個國家聯合起來對ISIS進行打擊,可是效果似乎不太大,給人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感。
起源基地
ISIS的崛起不得不提兩個人,一個是扎卡維,一個是巴格達迪。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引發了普遍的反美武裝斗爭,形形色色的遜尼派武裝團伙,如“圣戰者協商會議”“薩哈巴戰士”“戰勝軍”“安薩爾統一圣戰組織”“勝利教派軍”等。一名36歲的約旦男子在戰爭前帶著武器與現金潛入巴格達,在戰爭中聯合這些圣戰組織,建立起基地組織的伊拉克分支,宣布效忠本·拉登。
這名男子叫阿布·穆薩卜·扎卡維,是基地組織的第三號人物,伊拉克戰爭后,扎卡維因其殘忍名聲大噪,他至少兩次親自砍下美國人質的腦袋,而他的“統一圣戰”組織也綁架斬首了不少人質,炸死了數百名平民,暗殺了幾名伊拉克官員,就連聯合國駐伊拉克特別代表德梅洛都死于“基地”組織頭目扎卡維之手,其轟動效應卻是其他恐怖活動望塵莫及的。
2006年,扎卡維在美軍空襲中被擊斃,他的追隨者伊拉克人阿布·奧馬爾·巴格達迪和埃及人阿布·阿尤布·馬斯里接班成為新頭目,該組織開始以“伊拉克伊斯蘭國”名號發動襲擊。2007年9月,當時仍在世的本·拉登在一段錄音中號召伊拉克武裝分子效忠“伊拉克伊斯蘭國”的領袖巴格達迪,巴格達迪這個名字從此進入人們的視線。但是,巴格達迪與馬斯里2010年4月死于美軍和伊拉克聯合軍事行動,繼任者為易卜拉欣·巴特利·薩馬拉伊。或許是為了領導權威的需要,易卜拉欣把名字改為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仍然用“巴格達迪”的名字進行活動。
殘忍甚于基地
“新一代”的巴格達迪出生于伊拉克薩馬拉城的一個宗教家庭,是巴格達伊斯蘭大學的伊斯蘭學博士,其家族兄弟及其他男性親屬都是教士或古阿拉伯語的教授。他是一名鬼影般的人物,因為他目前只有兩張照片被公之于世,甚至許多他的手下都沒有見過他的他的真容,因為他在發表講話時都戴著面具。
然后,這名“隱形圣戰者”讓ISIS迅速發展壯大,并在短短時間被攻城略地。2013年3月,巴格達迪控制的“勝利陣線”攻占敘利亞東部城市拉卡,成為第一個被反叛組織攻下的省會城市。拉卡擁有百萬人口,是敘伊邊境地帶的重鎮,擁有豐富的石油儲備,巴格達迪的組織在領土、人力、資金等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4月,他宣布合并伊拉克境內多個伊斯蘭組織,取消‘伊拉克伊斯蘭國’和‘勝利陣線’的稱謂,組合在一個名字之下,即ISIS(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2014年6月29日,巴格達迪宣布將“伊拉克和沙姆”字樣舍去,直稱“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簡稱:IS),領土包括敘北部阿勒頗省至伊東部迪亞拉省,而巴格達迪恢復本名“易卜拉欣”,自稱哈里發,要求全世界穆斯林對他效忠。
從這個時候開始,ISIS愈發“高調”活動,集體屠殺政府軍士兵、屠殺伊拉克少數族裔雅茲迪人、處死男同性戀、轟炸清真寺、屠殺天主教教堂,特別是已經多次發生的斬首外國人質事件更是引發全世界的聲討,美國、法國、日本、約旦都深受其害,而且ISIS還把人質被斬首或焚燒的過程在互聯網上公之于眾,血腥暴力程度遠遠高于其它恐怖組織,一時間讓人聞之變色。
甚至連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都曾對ISIS的殘忍發表了警告,在他藏身處發現的一封21頁信件中,他警告說一個新生的殘忍極端組織勢力日益增強,授意“基地”與之切斷所有聯系。而這個組織就是現在羽翼已經豐滿的ISIS。
無止境的野心
實際上,殘忍帶來的恐懼,就是恐怖組織的一種強大武器。恐怖主義是實施者對非武裝人員有組織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通過將一定的對象置于恐怖之中以達到自己的目的,ISIS就是利用種種殘暴的手段,以戰勝對方。
而ISIS利用恐怖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可以說是“無止境”的,這從它的名稱中即可看出來。它前稱“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縮寫:ISIS),“al Shams”的意思是“大敘利亞”,即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巴格達迪宣稱自身對于整個穆斯林世界(包括歷史上阿拉伯帝國曾統治的地區)擁有權威地位。它的未來,可以從ISIS發布的一份五年計劃中刊出,它的“未來國土”將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從摩洛哥(重命名為馬格里布)到中國新疆(與印度全境并稱為呼羅珊),野心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當然也因引起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的警惕。
北京大學副教授昝濤認為,從ISIS改名為哈里發國就可以看出,它未來的版圖要把歷史上中東伊斯蘭帝國曾經影響過的區域都包括在內。“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先是在麥地那建立烏瑪(也就是伊斯蘭公社或者說穆斯林共同體),其后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這也就是伊斯蘭教傳播的過程。這具有普世主義宗教的一般性特征。但是,現代的激進泛伊斯蘭主義,主張將全世界的穆斯林統一在一個烏瑪之中。”
這種看似“宏達輝煌”的理想、再加上精準的網絡宣傳,吸引了大批西方長大的穆斯林年輕一代加入。這些年輕人雖然生活在西方,卻無法完全融入西方生活,而ISIS的蠱惑則讓這些年輕人們產生了認同感,沒有圣戰就沒有生活成了他們的座右銘。
然而更讓人覺得可怕的是,ISIS的成員已經跨越出中東滲透到西方世界中。據一位ISIS的特工宣城,ISIS已經派出約4000名圣戰士潛伏歐洲。這些圣戰分子都是從土耳其被偷運過去的,他們被塞進裝滿敘利亞難民的貨船里,一小批一小批地潛入歐洲。最新的數據估計,ISIS組織中有2萬多名外國人,其中有4000多人是來自西歐國家的公民或居民。如果這些人乘坐難民船回到歐洲,他們就可以通過歐洲開放的大陸邊境回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受到的檢查遠沒有飛機安檢多。那名ISIS特工稱,ISIS將這些圣戰分子運到西方是為了對西方國家發動進攻。
ISIS滲透力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因為這些“圣戰者”才是未來的真正的威脅,因為他們給社會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