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菲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俗話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各地氣溫開始回升,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都在12℃以上。此時降雨增多,空氣濕度大,天氣變化莫測。在調攝養生中,人體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通過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從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為避免和減少疾病的發生,我們可以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進行適當的藥膳、食療、運動養生。
【飲食養生】
一、養肝護肝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處于旺盛時期。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的旺盛會使胃強健起來,從而使消化功能處于旺盛的狀態,利于營養的吸收,因此這時正是補身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當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適當吃一些含B族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如小麥胚粉、標準面粉、蕎麥粉、莜麥面、小米、大麥、黃豆及其他豆類、黑芝麻等,以順應陰陽的變化,為安然度過盛夏打下基礎。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而在眾多的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
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并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對春季因為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祛濕氣
谷雨后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如此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造成食欲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若已經患有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
所以,谷雨養生要注意祛濕,在飲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濕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卜、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
【運動精神養生】
谷雨不僅僅是農業節氣,市民朋友在這期間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來應對不穩定的氣候環境。
中醫學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日總給人們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印象,此時野外空氣特別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運動為養陽最重要的一環,人們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這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祛濕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使身體與外界達到平衡。
此節氣中,肝腎處于衰弱狀態,所以應注意加強對肝腎的保養。在精神情志養生方面,還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恬靜的心態,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以防肝火萌動。
【谷雨防病】
谷雨前后要特別注意預防三種常見病。
一、春季花粉過敏
花粉過敏是春天高發的疾病,各種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氣中的粉塵都是潛在的過敏原。而谷雨天柳絮滿天飛,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風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現臉部紅腫、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過敏體質的人這個季節應防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在飲食上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出現過敏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感冒
谷雨時節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谷雨過后,氣溫逐步升高,雨量隨之開始增多,濕氣較大,此時更應該注意保暖。
三、神經痛
谷雨前后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等,其病因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客于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一旦患上神經痛或舊病復發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休養,避免用腦過度和過于疲勞。
谷雨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藥一體的營養觀,尤其對患有上述病癥的人在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現列舉兩款常用藥膳養生食譜:
三色湯
原料:黃豆芽100克,姜絲20克,大紅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淀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鍋內放入雞湯、姜絲,燒開后把大紅椒入鍋,再次滾開,將黃豆芽、鹽、味精入鍋,再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參蒸鱔段
原料:鱔魚1000克,黨參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姜、大蔥、味精各適量,清雞湯500克。
做法:黨參、當歸洗凈浸潤后切片備用;鱔魚剖后除去內臟,清水洗凈再用開水稍燙一下撈出,刮去黏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蔥洗凈切片、段備用。鍋內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蔥、紹酒燒沸后,把鱔魚段倒入鍋內燙一下撈出,裝入湯缽內,將火腿、黨參、當歸放于面上,加入蔥、姜、紹酒、胡椒粉、食鹽,再灌入雞湯,用綿紙浸濕封口,上蒸籠蒸約1小時至蒸熟為止,取出啟封挑出姜、蔥,加入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溫補氣血,強健筋骨,活血通絡。多用于風寒濕痹引發的腰膝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