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1918年7月6日上午,在每周例行的校務會上,北大校長蔡元培宣布了一個議題:關于為學生社團新潮社創辦刊物劃撥經費的問題。他的話音剛落,有人朗聲問道:“您打算給他們多少錢?”
“他們預算是1800元,我計劃給2000元,以助其辦出更有水準的刊物。”蔡校長回答。
這不啻一聲驚雷,臺下立刻炸開了鍋:“校長啊,這群毛孩子本就像一匹匹野馬,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鬧出事來。所以,必須將其拴到樁子上,以防傷人。您要是一再縱容他們,任其撒野,勢必小妖精都成了興風作浪的哪吒,大妖精都成了大鬧天宮的孫猴子。這次,您若答應他們,就是助紂為虐啊!”
蔡校長聽罷哈哈大笑:“大學要培養的就是有思想有作為的人才,而不是循規蹈矩的應聲蟲。只要他們鬧得合理,我們都支持。希望我們的學生多一些哪吒,多一些齊天大圣。”
就這樣,蔡元培力排眾議,支持新潮社辦雜志。這本雜志便是當時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雜志。而新潮社的組織者傅斯年,后來成為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