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志剛 肖志奇
無錫市惠山區,全國鄉鎮企業發源地。
秉承吳文化的深厚底蘊,這里人杰地靈,政通人和;延續敢闖敢試的膽量魄力,這里百業興旺,富庶繁榮;踐行為民務實的執政理念,這里社會安定,百姓幸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惠山區著力建設“經濟優質而宜業,環境優美而宜居,生活優越而宜人”的新惠山, 讓 “幸福陽光”灑到每個人身上,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共享城市進步的榮光。這是美好的承諾,也是惠山發展的歸宿。
營造優質人居環境
沿342省道,經直湖港大橋右拐,穿過“江南第一門樓”,就來到了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春天來到這里,首先映入視野的,是漫山遍野的桃林和桃林后如黛青山;粉墻黛瓦的村莊,掩映在綠色之中,呈現出“桃源深處有人家”的優美意境。

桃源村只是惠山區堅持生態優先戰略的一個縮影。通過一系列“綠色組合發展戰略”,惠山正營造出日趨優質的人居環境。
2014年4月,《無錫市惠山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草案)》正式出爐,標志著惠山步入了生態文明的新時代。而惠山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亦從《規劃》中一組組“給力”的數字中可見一斑。
按照《規劃》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2022年的惠山,將是經濟發達與生態宜居協調融合、都市風貌與田園風光相映生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如何讓生態文明可觀可感,按時序進度持續向前?惠山區制定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涵蓋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和特色指標六大類32個指標,讓百姓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標設定時,諸多生態文明建設的熱點問題均囊括在內,如設置了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率、實施垃圾分類收集率等特色指標,同時設置了“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度”指標,目標在2022年得到85%的公眾認可。
圍繞“打造綠色惠山,營建生態家園”奮斗目標,結合城市化建設和城鄉創建工程,惠山區綠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三帶齊飛、六綠并進”的林業綠化發展格局。目前,惠山區內已建立陽山省級森林公園1處,建成惠山新城濕地公園、白屈港護坡濕地、胡家渡濕地公園和錫澄運河濕地公園,以及洛社白塘生態園、無錫古莊白蕩生態濕地、西漳地鐵站前園區濕地、唐平湖濕地和洋溪河濕地公園等一批濕地公園。
綠色治污惠及百姓
村莊環境關系群眾切身利益。近兩年,惠山區全面實施了以“六整治六提升”、“三整治一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全區村莊環境整治基本實現全覆蓋。10多年來,已累計創建成省、市級生態村71個,省、市級綠色社區30個,省、市級綠色學校58個,環境教育基地7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示范村(社區)10個。
黑臭河道專項整治,是2014年度惠山區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之一。圍繞“三優三宜”新惠山建設總要求,該區對群眾反映強烈的28條黑臭河道分類整治。按照“截污治污、暢通水系、整治水體、修復生態、優化調度、營造水景”的治理思路,惠山區進一步落實管控責任,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確保整治后基本消除區域內河道黑臭現象,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水環境建設目標。
除了老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點滴改變,綠色科技支撐,亦為惠山區生態環境建設注入了發展新動力。針對楊市金屬表面園區含鎳廢水處理問題,惠山區相關部門專門邀請多所高校、行業協會專家教授進行座談論證,制定出現有工藝改造、建設廢水預處理設施、進行中水回用等一系列鎳回用利用方案,為園區含鎳廢水做到達標排放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
一老一小重點照顧
讓“幸福陽光”灑到每個人身上,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共享城市進步的榮光,是美好的承諾,也是惠山發展的歸宿。
環境園林化、住宿酒店化、生活現代化、服務人性化……這是惠山區五保老人許炳根的現實生活。為了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條件,惠山出臺了《關于惠山區五保老人實行區級統一集中供養的實施意見》,建造惠山區五保老人頤養院,在全省首創了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先河。
惠山全區總人口43萬,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9.7萬,占總人口的22%。針對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特點,惠山區民政部門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了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多種養老服務需求和普惠養老趨勢相適應的新模式。
面對洶涌而來的“銀發潮”,僅靠政府的資源,已難以滿足社區居民日益龐大的、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整合社會優質資源,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已勢在必行。2014年6月,無錫市首個居家養老社會化綜合服務平臺,在惠山區錢橋街道投運,開啟了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我們的孩子要正常時間上學,誰來關注?誰來解決?”今年7月份,一則求助微博引起網友關注。微博稱,由于異地搭乘校車,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要比其他學生少上兩節課。令網友和這位家長驚喜的是,微博發出沒多久,學校所在區的官方微博“惠山發布V”就給出了回復:“區里已決定新購置一輛校車!”引得家長紛紛點贊。
自2011年首批投入60輛校車以來,惠山區的校車數量經過連續幾年“擴容”增加到90輛,承擔起區內9000多名學生的上下學接送任務,基本滿足了所有上下學路程較遠孩子的乘車需求。
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累計投入18億元加強轄區內教育設施的基礎建設和裝備建設,惠山區教育打造“最強陣容”不遺余力。
近幾年,以加快推進創建“無錫市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示范區”、“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為抓手,全面開展教育布局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實施相對薄弱學校改造和現代化學校、優質幼兒園創建,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