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經來了。但新年還沒有來。
按西方人的陽歷,2015年已經來了,2015年來的時候,正是冬天;但按我們中國人的陰歷,2015年過幾天才來到,2015年來到的時候,會是春天了吧。
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全中國、全世界的平媒從業者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在新媒體一波接一波的沖擊下,光榮不再,夢想難續,資本撤離,人才失聯……
幸運的是,在互聯網的風浪中,我們沒有迷亂,反倒站穩了腳跟。過往的一年,我們紙刊和PAD版的訂閱用戶都在穩步增加,我們的微信粉絲數量和活躍度在迅猛爬升,在各個不同類別的排行榜上,我們的閱讀量和影響力都名列前矛……我們感受到了寒風,但從寒風里,也更體會到了暖意。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態度是:堅守,但不固守。堅守,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而不固守,則是我們對自己的期望。我們堅守內容的價值,堅持原創的力量;但我們不固守紙媒這一個陣地,而愿意去嘗試更多的平臺,擁抱更新的技術。我們相信,長遠來說,新媒體的發展,會更加凸顯內容的價值,而不是相反。技術改變的只是方式,而不是本質。雖然現實的天空有點灰暗,但我們仍有理由期待晴天。
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想向無數的人,說一聲感謝。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們的讀者。正是你們的不離不棄,或者你們的不斷加入,讓我們有了繼續前行的可能,也有了繼續前行的信心。這九年來,你們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從報紙到雜志,從周刊到雙周刊,從文字到網絡,從閱讀到分享。雖然我們可能未曾謀面,但在文本的空間中,彼此已有了非常的了解,有了特殊的默契。
其次要感謝曾經和我們并肩作戰的兄弟姐妹。我們曾一起質疑過碘鹽政策,起底過王立軍,深挖過自來水,探秘過華西村;我們也曾一起向上海大火受害者獻過花,為失獨老人流過淚,給“同志愛人”鼓過掌,為90后創業者點過贊……如今,雖然有的人已奔向新的平臺,但無論在哪里,我們都還記得共同的時刻。
剛剛離任的《南都周刊》創始人陳朝華在告別詞里說:聚是一把火,彼此溫暖。散為滿天星,相互閃爍,惜緣,感恩。
我們希望,在你旅途寂寞的時候,在長夜無眠的時候,在彷徨無助的時候,《南都周刊》都能是那一星燈火,幾分慰藉。
新年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