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白白
汽車天不亮便從摩洛哥中部城市馬拉喀什出發。一路向東盤旋而上,在阿特拉斯山區蜿蜒行駛。大西洋、地中海暖濕的風被這群據守北非西北海岸的狹長山脈阻擋,為山脈北麓卡薩布蘭卡、丹吉爾、阿爾及爾這樣的城市帶去珍貴的降水,也帶去繁榮。山脈以南,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則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從阿爾及利亞西部,直到紅海邊緣,都屬于這個星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

2月的黃昏,地表殘余的熱氣快要被用盡。柏柏爾向導赤腳走在前面,為我們的駝隊探路。這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邊境一片小而美麗的沙漠,作為旅游目的地而出名的Merzouga。因為被交錯的山脈半環繞,它已經比百公里開外的流沙海洋溫柔安全很多。再加上坐擁觀日出日落的良好視線,成為大多數普通人一窺撒哈拉真容的小窗口。
越往深處去,氣溫漸低風沙漸猛。我們學著撒哈拉威人用長長的圍巾纏了頭發臉頰,只露出一雙眼睛。日落時分,駝隊在巨大沙丘下停駐,我們手腳并用向上攀了十幾米,看夕陽將渾黃的地平線染上金紅,然后再連滾帶爬地從沙丘頂上沖下來,回到駱駝背上。此時的沙漠,在暮色掩護下露出了本色:無孔不入的風和沙,透心徹骨的寒氣和茫然四顧不辨東南西北的恐懼,多少抹殺了出發前對撒哈拉的浪漫想象。
至此我完全忘了三毛筆下的西撒哈拉,明白過來太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的確更適合生長冒險傳奇而非羅曼史。
盡管柏柏爾人、撒哈拉威人和從阿拉伯半島來的貝都因人早在公元六七世紀即開啟了他們的沙漠商路,“西方文明世界”對于撒哈拉的探索卻直到19世紀才試探性地展開。


背風沙丘下的帳篷里,殘余的兩厘米蠟燭插在塑料瓶里,發出衰弱的光。翻開艾瑪殊1934年的著作《孤身瀚海》(Alone?in?the?Desert),跳出來的第一句就是“我將獨自在此處駐扎3天,離我最近的一個有人出沒的地方,在500公里外。”照片上他穿著短褲,坐在柏柏爾式的帳篷前,戴一頂窄檐圓帽。這頂帽子在后來間諜行動留下的照片中也出現過,彼時他和兩位間諜一起在大沙海(Grand?Sand?Sea)扎營,不遠處有一輛德國繳獲的美制福特四輪驅動汽車。艾瑪殊開著這輛車在沒有衛星與導航、沒有路的情況下,取道先前發現的綠洲,避開空中與陸上巡邏,向南繞過歐韋納特山,再折返而上,進入埃及。這一條2000公里的無人之路他們沒有后備支援,隆美爾親授的重任和3個人在絕境中的性命,都押寶在艾瑪殊對沙漠的精確了解上。
在Mergouga的駱駝氈子帳篷里半夢半醒地捱了一夜,夢中交替出現星光、戰火和赤色的戈壁。天不亮爬起來,口鼻都被灌進細碎的沙,頭發也未能幸免。喝一口快結成冰的水,再次回到駱駝背上,在漸漸泛紅的天光中,踏上回程的路。想著前方的熱水澡與手機信號,一顆心竟然雀躍起來,立刻把昨晚的夜讀與夢拋至腦后。如此說來,所有的冒險故事,都需要極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不論是對知識的向往、對財富的渴求、對愛情的忠貞還是對祖國與信仰的效忠。收獲的零星一些“史詩般的圖景”——無論撒哈拉的日出,又或是躺在沙漠里看到的無比壯麗的星空——都只得作相冊里的私寵。
TIPS
1.摩洛哥已開發成熟的撒哈拉沙漠商業旅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都適合前往,從馬拉喀什出發,有眾多2至4日游行程可以選擇。另有多家探險公司運營個性化的沙漠穿越及徒步旅行,行程可縱貫西撒哈拉,長達15天。
2.沙漠晝夜溫差極大,需要備足防風保暖的衣物。參與騎駱駝進沙漠的團需盡量精簡行李,以背包為宜,避免攜帶貴重物品,大件行李可寄存在馬拉喀什。夜宿沙漠時飲水及食物條件有限,建議自帶。且因帳篷營地沒有獨立空間,為安全考慮,女性建議結伴而行。
3.?2-4日沙漠游行李清單:沖鋒衣褲、睡袋,羽絨服、手套、耳罩(冬季),高幫登山鞋,高筒襪,防風防塵口罩,帽子或頭巾,護目鏡,圍巾,輕質背包,飲用水、巧克力、餅干及罐頭食品(每日可在城鎮購買),強光手電筒,地圖或手機離線地圖、指南針,筆記本及鉛筆,防風打火機,手機及充電寶(途中可能無電源),便攜三腳架及相機,GoPro,常用藥品,紙巾及濕紙巾(大量),漱口水、洗手啫喱、酒精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