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陳道明之前,打他的電話,轉到留言信箱。再給他發短信,沒有回復。等到在廣電總局見到陳老師的好友江平,才知道陳老師每隔十幾天才看一次手機。
果然,十多天后,短信有了回復。這才知道原來陳老師也是我刊的忠實讀者。他說:平日里我極少翻閱雜志,但到旅途之時《新民周刊》又是必隨身邊。
這些年來他極少接受媒體采訪,原因是覺得自己既不善言辭,又不能老生常談。許久游離職業之外,內容稀薄,沒啥可說的。也是,每次采訪,他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如何塑造人物,一說起這些,滔滔不絕。若旁人問起與之無關的私事、八卦,則毫不留情,立即翻臉。所以敬他者愛他的節操,煩他者怨其不愿從眾,連場面話都不肯說。聊起最近娛樂圈的各種無下限炒作,陳老師淡然一句:文已“化”之,本來就不是上流,但不成想己多變成下流。
到此我也理解了這些年來他的疏離,正如他所說:吾雖非高尚之輩,只是終生不會追求低俗。在不良“媒體人”的引導下全民進入娛樂起哄年代,還是遠離為好。
所以,在這個馬震、瑪麗蘇、高潮死的暑假,陳道明特別叫人懷念。
(本刊記者 闕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