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陽
在“不差錢”的中國,世界豪門球隊的風頭顯然蓋過了本土的中超球隊。中超聯賽如今頭頂亞洲“最貴”聯賽的光環,但“最貴”并不代表“最好”,中超球隊在轉會市場上不乏一擲千金的大手筆,但是無論是在競技水平還是商業開發,以及品牌效應等方面,仍與世界豪門有著相當的差距。
闊氣燒錢似豪門
盡管中國足球依然還在為沖出亞洲奮力拼搏,但是中超聯賽這兩年越來越好看了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原因在于,中超球隊舍得花錢買高水平外援了,而且在手筆上一點也不輸給那些歐洲的豪門球隊。這大大增強了中超的觀賞性,提升了整體水平,對抗激烈、精彩場次增多。
去年底,國際足聯據其轉會系統數據,公布了2014年度《國際轉會市場總結報告》,中超以約1億美元的價格位列FIFA各會員協會國、地區聯賽轉會費總支出榜第10位,這也是中國頂級職業聯賽首次進入該榜十強之列。

從2014年開始,諸多財團開始陸續接盤中超。實力雄厚的恒大與阿里巴巴結合;國安、魯能本就資金充足;而上海方面由上港集團、綠地集團兩大行業內最具實力企業接盤東亞、申花,也讓這兩支球隊有了雄厚資金。其他俱樂部,或是本就資金充裕,或是吸納對中超有意的實力贊助商。中超多金,土豪已不止恒大一家。中超,正在陷入一場“燒錢”大戰。
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國足球改革深化的步伐已日益加快,中超聯賽成為最直觀的“競技場”。數據顯示,2014年中超16支 球隊累計投入總量超過40億元人民幣;而到了今年,中國足球協會競賽部主任戚軍表示:“各家俱樂部又繼續加大了資金投入,僅冬季轉會市場就已經超過8億元人民幣,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英超 ?!?/p>
到了今年夏天的二次轉會期,“燒錢”的速度更是有增無減。羅比尼奧、登巴巴、吉安、保利尼奧等諸多曾經叱咤歐洲五大聯賽,身價千萬歐元級的球星接踵而至,在16支中超戰隊中有14支更換或引進了新外援。據德國《轉會市場》統計,中超二次轉會總花費557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74億元),位列世界各大聯賽第六。這個金額不僅創造中超二次轉會投入的紀錄,相比去年更是翻了一番。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超二次轉會賣出的球員價值僅有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72萬元)。西班牙《馬卡報》為此驚呼,“世界真的已經瘋了”。
除了外援升級換代,連教練也在升級,極為稀缺的內援身價也是飆升。恒大的卡納瓦羅率先被替換,世界級名帥斯科拉里強勢上任恒大主帥,進而掀起中超主帥升級換代。
《2014中超商業價值報告》顯示:2014年中超球員總薪資達到17.81億元,連續四年漲幅都在20%以上。共有7支球隊球員薪資過億,廣州恒大以2.88億高居第一。意大利媒體曾透露,恒大給里皮教練團隊一年的薪水就是1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600萬元。國內球員的身價同樣是高得離譜。以現在的市場行情,一個普通的國內球員轉會費都能上千萬,國腳級的球員動輒便炒到2000萬元以上的天價。
職業水準差得遠
雖然中超金元揮舞,但是相比歐洲足壇引援年齡的“正當時”,中超“千萬先生”們大多不算年輕,羅比尼奧已經31歲,不符合恒大之前引援要低于28歲的標準;而登巴巴、吉安也到而立之年。如此多的大牌成群結隊地加盟中超,說到底,還是沖著錢來的。
盡管如此,實際上很多中超俱樂部看中的國際球星對中超并不感冒。在很多國際球星的眼里,中超現在雖然收入高,可是聯賽本身競技水平并不高,影響力也不大,而且俱樂部也不是很職業。之前德羅巴、阿內爾卡兩大世界級名將加盟中超,但最終都和中超俱樂部鬧得不歡而散。中超的所謂豪門,實則只是土豪、新貴。中超聯賽的底蘊,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動心。
所謂豪門,并無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說,有傳統、有底蘊、有成績、有榮譽、夠強大,還要擁躉眾多,基本就可以劃入豪門行列。但如果用歐洲的標準來衡量,不要說中超沒有豪門,整個亞洲也都沒有。畢竟,歐洲很多俱樂部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而在亞洲,幾個主要聯賽最多只有30多年的歷史。中超球隊想要成為真正的豪門,還需要足夠的積累與沉淀。
就拿如日中天的恒大來說,作為成立5年半歷史的新俱樂部,即使用寬泛的亞洲標準來衡量,也與豪門相去甚遠,差距不是用一座亞冠冠軍獎杯就可以拉平的。
缺乏歷史沉淀,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解決的事情。但可以預見,如果恒大能一直保持著現在這樣的高投入,拉近與豪門之間的距離,也不需要非得等上幾十年。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堅持。而奪得一次亞冠冠軍,已經為恒大帶來了中超歷史上任何一家俱樂部都不具備的影響力,擁躉的數量和忠誠度也急劇增加。2013年《米蘭體育報》、《羅馬體育報》等歐洲知名媒體騰出了整整一個版面報道恒大奪冠的消息,這樣高的關注程度,完全因為當時恒大的主帥是名帥里皮,放在過去,歷年亞冠決賽的消息只能獲得一塊豆腐干大小的版面。
里皮效應證明,擁有世界知名主帥和著名球星對俱樂部品牌至關重要。這些都意味著中超俱樂部不僅需要保持高投入,而且不能是短期行為。然而著名足球記者馬德興曾表示:“現在中超的市場秩序已經徹底被搞亂了,教練、球員的身價都是一種虛高,真值這么多錢嗎?這幾年的中國足球其實養活了一大群經紀人。從長遠來看,中超這種建立在燒錢基礎上的繁榮是難以持續的。”不得不說,這是困擾著中超將來健康發展的一個矛盾。
商業體制待接軌
眾所周知,世界豪門俱樂部,都有著自己完善的商業開發和經營能力,而在這方面,中超俱樂部根本沒有形成這套完善的運轉機制。中超老板再多金,也不可能始終無條件地高投入到足球領域中,能否充分利用爆炸式增長的影響力,盡最大可能做好商業開發經營工作,是中超俱樂部邁向豪門不能繞過的重要一環。
近日,科特迪瓦球星迪迪?!さ铝_巴正式宣布投身美國足球大聯盟(MLS),和蒙特利爾撞擊簽約一年半,年薪300萬美元。算上德羅巴,已經有12名歐洲足壇名將登陸美國足球大聯盟,其下級聯賽NASL還有勞爾和羅納爾多兩位名宿。
成立于1996年的大聯盟,是一個比中超前身甲A(1994年成立)還要年輕的聯賽,和中超有很多共同之處。但在商業開發上,大聯盟比中超顯然高出不止一籌,這也是超級球星在職業生涯晚期,更愿意去美國而非來中超的根本原因。
目前,中超仍處于老板燒錢的階段,并沒有成熟的盈利機制。尤其在轉播和廣告費用上,中超球隊非但不賺錢,還要賠錢。如此體制下,中超無法對球員進行全面的商業開發,球員踢中超除了工資和獎金外,便再無其他收入。2012年短暫效力中超的德羅巴和上海申花的合同里提到過商業分成,但這筆錢最終成了糊涂賬,德羅巴更是一度將申花告上FIFA。
大聯盟則不同,在美國成熟的體育產業下,球員的額外收入非常多。杰拉德在洛杉磯除了工資收入外,還包括各種代言費,而這正是真正吸引球星去養老的地方。
還是拿在中超里經營比較成功的恒大俱樂部來說,雖然目前球票的收入已經不是難題,但在電視轉播和贊助收入兩方面,卻注定難和世界豪門比肩。中超整體電視轉播權收入少到俱樂部根本無甚可期待,這和皇馬、巴薩每年從轉播權可以拿到上億歐元有天壤之別。曼聯最近舍棄了合作十幾年的耐克,和阿迪達斯簽署了一份10年7.9億英鎊的全球技術贊助商和品牌版權合約。中超俱樂部對于這種全球領先的商業開發案例,恐怕只能當神一樣膜拜了,因為中國足協主導的中超公司壟斷了不少本該屬于俱樂部獨立經營的權利,所有俱樂部的球衣裝備贊助統一交給NIKE公司,一枝獨秀如恒大者,不可能通過單獨和別的運動品牌簽約收獲一筆大單。

真正的世界豪門,如皇馬、巴薩、曼聯、拜仁,其足球本身已成品牌,和它們捆綁在一起的是擔任各級贊助商的汽車、航空公司、保險、運動裝備等世界知名企業,這已成為“世界豪門”的標志。2013年底,曾有傳言說阿聯酋航空試圖以2000萬歐元一年的價格拿下恒大胸前廣告。這個傳言涉及的數字很離譜,但如果酋長航空真有興趣,恒大即便以更低的價格和這樣的全球性知名企業簽下胸前廣告合同,也將意味著自己朝“世界豪門”的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除了聯賽的商業體制和商業開發能力需要逐漸向國際接軌,中超的聯賽環境也是支撐球隊邁向豪門的保證。有良好的大氣候,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試想,如果倒退五六年,賭球和黑哨橫行,那些土豪老板怎么可能介入足球呢?